关灯
护眼
    六月。

    烈阳高照,微风轻拂,夏蝉带着悦耳的轻鸣闯入儿童的梦乡。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日。

    鄂州一中门口。

    无数家长伸长脖子翘首以盼,不断踱着步,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好一点。

    校园里……

    寂静无比。

    考场中

    考场内沙沙的落笔声不绝于耳。监考老师走来走去。气氛略显沉闷和紧张。

    考场内的考生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拧眉瞪眼,有的唉声叹气。

    李云正是这次考生中的一员。只不过,相比于其他考生的紧张和局促。

    他倒是显得有些轻松自然。

    只因为他是穿越者。

    作为前世高考选拔出来的超级学霸,这些题对他来说,还没有打超级马里奥困难。所以完全没什么可紧张的。

    轻松的答完了前面几页的题。翻到卷面的最后一页,对他来说最后一道题才是重中之重。

    作文才是这场考试的终极boss。作文的答案不是非黑即白,作文的标准与主观性和客观性都有很大的关系。

    就算是他,也不敢轻易小觑,只是希望这次作文能简单一点,心里想着,就开始看起了题目……

    悠悠五千载,华夏山川美景数不胜数。无处无不被镌刻着文化的烙印。

    请以山川美景和人文古迹为主题,做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这么简单吗?

    李云愣了愣,旋即反应过来,这个世界的华夏文化断层,很多古典传世篇章都已消失不见,文化缺失十分严重。

    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名着小说,甚至是影视作品都已消失不见。

    一开始,李云以为作文,是根据现代题材的华夏梦为主题的,可没想到竟然会这么简单。

    李云甚至有些怀疑,这老师怕不是专门照顾他吧。

    这种题,就连月考的时候都不会出吧?

    不过也好,省得他浪费脑细胞。

    随即铺平纸张,在上面铿锵有力的写下三个字:“赤壁赋!”

    作为一个鄂州人,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赤壁,又怎么可能不会背赤壁赋,倒背如流也不是不可能。

    题目拟好之后,就开始了作答: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李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这首赤壁赋,虽然李云背过很多遍也写过很多遍,但现在依旧能感觉到不一般的情怀和触动。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李云下笔如有神,过程更是一气呵成,写到:“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时。”时

    啪的一声,放下手中的签字笔,朝着监考老师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