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小插曲,这便是朝中赵普与卢多逊的党争。

    赵普有个妹夫,名叫侯仁宝。侯大公子不喜欢做官,长期以来只任闲职,赵普拜相后,让他分司西京,在洛阳悠哉悠哉。政治斗争中没有人可以遗世独立,虽然侯爷与世无争,但还是被卢多逊VS赵普所波及,卢多逊表奏侯仁宝知邕州。

    这说不上是明升暗降了,简直就是明降暗降。虽然侯仁宝分司西京,是没有实权的闲职,但好歹是一线城市,地位高、工资高、待遇高,每日仅有丝竹之乱耳,却无案牍之劳形。侯仁宝乐得其所。邕州地处遥远的岭南,今广西南宁,不要以今天的南宁审视侯爷,在那个年代,岭南是蛮荒烟瘴的不毛之地,朝廷御用生态监狱,天选流放之地。

    侯爷骂着娘去了两广。按照惯例,地方官员每三年就要根据政绩进行调动,一来是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新鲜活力,二来也是防止地方官员树大根深搞割据。而侯爷却在卢多逊的特殊照顾之下,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期九年未调动。

    卢多逊一脸坏笑:日啖荔枝三百颗,北挪一步你都是我哥!

    正当侯爷担心自己会客死岭南的时候,大舅哥赵普给他指了条明路:交州!

    交州内乱,给了大宋戡乱的理由,壮志凌云的赵光义极有可能对岭南用兵,而在此之前,一定会召集边境(邕州)地方官回京,详细询问相关信息,而侯仁宝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回京述职,如果交州战事顺利,兴许还能获得封赏。

    侯仁宝立刻上疏朝廷,说交州内乱,我们可以以一支偏师取之,“愿乘传诣阙面奏其状,庶得详悉”。皇上啊,电话里说不清楚,请允许我乘高铁进京面圣,咱当面细说。

    与赵普预料的完全一样,赵光义正需要一个了解内情的老司机打探交州地区虚实,在边境深耕九年的侯仁宝恰巧毛遂自荐,这不是巧了嘛这不是?于是赵光义“令驰驿召”,赶紧来!

    卢多逊不会让侯仁宝往北挪一步的,老谋深算的他立刻上疏,说交州内乱,这是上天要让它灭亡的节奏,我们要出其不意,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而如果召边境地方官——比如侯仁宝进京,必然会刺激交州方面,使之有充分的时间来依山险阻抵御我军,如此一来,我们就将错失良机,不如这样——干脆就让侯仁宝同志挂帅,让他统筹全局,全权负责进攻交州工作,朝廷再调拨给他一两万两湖精锐之师,长驱直入,摧枯拉朽,此乃万全之策!

    赵光义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修改命令,以侯仁宝为交州路水陆转运使,另派孙全兴、陈钦祚、郝守濬、崔亮出邕州,刘澄、贾湜、王僎出廉州,水陆并进。

    卢多逊实在歹毒,用了一招捧杀的阳谋,表面上是给予侯仁宝无限荣光,让他全权负责征讨交州,听起来是风光无限的大元帅,实际上则是把千斤重担压在侯仁宝肩上。

    众所周知,侯仁宝原本就是一个不愿为官的逍遥公子,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却偏偏要挑起收复交州的重任,一旦进展不顺,那么侯仁宝将负主要责任,承担败军之责。何况侯仁宝此战还需仰仗朝廷的大力支持,比如军队的调拨、物资的转运,而只要朝中有人——比如卢多逊——稍微掣肘,即便前方形势大好,也会因后勤补给问题功亏一篑。

    总之一句话,侯仁宝这次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