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郊外,一座坐落于群山密林的山庄,隐约可见火烟升起,经年累月,从未断过。

    通向山庄的路均为石板铺就,即便如此,过往的车辙仍在石板上留下清晰的痕迹。

    山庄人迹罕至,倍显荒凉。附近的人们不知山林后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山庄从来不让闲杂人等靠近,更不允许任何人上前打听。人们只能看到一车车运往山庄的货物经过,负责押运的人员基本全副武装。

    通往神秘山庄的道路,这时一白衣少年策马在道路中央飞奔。一路畅通无阻,直奔山庄而去。

    铸剑山庄,四个锋芒毕露的烫金大字,赫然醒目。

    山庄正大门由四名执剑护卫站岗把守,日夜轮值。

    山庄外围不时还有轮岗的护卫来回巡逻,守备极为森严。

    铸剑山庄后山,数十座燃烧旺盛的炉火将清凉的初春烘烤得比仲夏还要炎热,人只要一靠近,热浪迎面袭来。移步换位,一阵阵铁锤敲打的声音传来,不绝于耳。

    铸剑山庄内一幢幢布局严谨的屋舍鳞次栉比,极为整齐。

    高高的围墙守护着占地宽广的铸剑作坊,山庄外林木密植,将整个铸剑山庄重重环绕。

    负责看守的卫士日夜巡逻,五步一哨,十步一岗。明哨,暗哨数不胜数,暗藏杀机。

    走进山庄内随处可见铸剑艺人的身影,他们表情严肃,专注完成手中的一道道铸剑工序。

    铸剑山庄人员众多,庞大的工匠队伍,分工严明,工作起来一丝不苟。

    高高的炼钢炉流出滚烫的铁水,铁水浇筑到模具里冷却成型,做成最基本的铸剑材料。

    铸剑池是宝剑真正进入铸造成型的重要阶段,能在这里铸剑的都是工艺精湛的铸剑师。

    铸剑池一排排整齐的铸剑炉,红通通的焦炭燃烧起熊熊烈火,火苗不断变换着颜色。

    铸剑师们挥动手中的锤,或轻或重,有节奏的均匀捶打刚出炉的剑。

    一道道忙碌的身影,挥汗如雨。宝剑在铸剑师的手中慢慢成型,一把把锋利的兵器将在这里纷纷问世。

    铸剑池内一处极为隐秘幽静的地方,此处是铸造极品宝剑的所在。能参与极品宝剑铸造的工匠均是铸剑大师,这些人放眼当世都是各大世家,王国君主梦寐以求的人才。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铸剑名师,足以让上位者奉为座上宾。

    铸造宝剑是一项异常枯燥乏味且辛苦的工作,也许只有宝剑铸成的那一刻,铸剑师才能收获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每一柄宝剑都是铸剑师的心血之作,作为最主要的折叠锻造和淬火这两道工序,更是宝剑锻造最重要的两个阶段。然而淬火这一工序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当烧红的剑身与水冷处理的那一刻将决定宝剑的最终成败。一旦淬火失败,铸剑师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的劳动瞬间付诸东流。

    “公子!这都是按照您设计锻造出的刀剑。”一个满脸炉灰的健壮少年向易凡介绍摆在刀架上满满一排的精品刀剑。

    壮硕少年身边站着十余位铸剑大师,他们铸造的宝剑经过测试后,随即被铸剑山庄的最高负责人收藏起来。铸剑师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心血之作,会流向何方。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铸剑山庄的庄主一早就集合参与铸造上品精钢宝刀、宝剑的铸剑师并把所有宝剑宝刀展示出来,只为等待接受一个人的检阅。

    当他们看到自己素来最敬重的庄主,居然向一个白衣少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恭敬。平日里不眠不休,一心专研铸剑工艺的庄主。居然对这个少年的到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尊敬,让这群铸剑师心中不由暗吃一惊,心里忍不住猜测这位少年公子的身份。

    “看起来很不错。”易凡看着剑架上的精美刀剑微微颔首道。

    “公子教诲过,光好看还不行。”铸剑少年似乎对铸造的宝剑信心十足。

    一把把宝刀,宝剑藏身剑鞘里,从刀剑的外表装饰来看,就知道这些都是价值不菲的宝物。铸剑师们见白衣少年抽出其中一把略弯,刀身大约一个半指节宽的单刀。

    这把看起来不刀不剑的兵器,当这把剑出鞘的那一刹那。只见寒光闪烁,发出一声低沉的龙吟。刀身是优雅的流线型,上面附有一道浅浅的血槽,让这把刀看起来杀气十足。

    易凡用手指轻轻一弹,刀身发出清脆的声音。执刀的右手轻抖,出手如电,凌空划过。当刀身划破空气时,发出的声音久久没能散去。空气被单刀划破,极为平滑,没有一丝的滞涩。听风识剑,隐约可以看得出这把刀打造得极为完美。

    “这把刀质地不错,用着也挺趁手,就是不知道劈砍效果怎么样。”易凡嘴角噙着笑说道。

    铸剑少年当即命人立起了四排卷起,渗饱水的草席。

    渗饱水的草席更加紧密,其强度和韧度基本接近人的脖颈。

    只见易凡一刀划过,四卷草席当即一刀两断。

    众人能够成为铸剑高手,自然也是用剑的好手。白衣少年的那一刀并没有使用内力,纯粹是使用手臂力量的劈砍。若非用剑好手,根本不能轻描淡写间斩断草席。

    草席的切口平整亮滑,这是测试刀剑锋利程度最基础,也是最直观的方法。

    “不错,看样子是成了,可以量产了。”白衣少年肯定了这把刀的性能,随手将刀还鞘。

    这口刀是易凡参考前世汉代的环首刀,唐横刀,再结合倭刀的特点专门设计。这把刀锋利程度极佳,可劈,可刺,非常适合骑兵作战,也适合武林高手的对决。

    易凡随手把刚才测试过的单刀放回刀架上,抽出一把刀身略厚,直长的长刀。这是易凡最喜欢的一种刀的款式,这把刀是仿前世唐朝时期的制式武器--横刀所铸。

    横刀极适合劈砍,虽说降低了一定的锋锐,却非常适合单兵作战和大规模群战。这种久经战场考验的刀,乃前世所有朝代刀剑史上的巅峰之作,远超同时代的竞争者。

    上等的横刀造价非常高昂,如果大批量装备,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配备得起。

    横刀经过独门秘法的锻造,完全可以达到刚柔并济,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经过几十道复杂的工序。这样铸造出来的极品宝刀,经久耐用。

    这个世界大规模使用的武器都是青铜材质,可能铁器的使用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

    易凡前世就对冷兵器,有着异常浓厚的兴趣。对于古代冷兵器的锻造,后世的冷兵器复古专家和铸剑大师已经完全掌握了当时失传的铸造技术。易凡也不过是现学现卖,提供铸造方法,命人苦苦专研多年才得以成功。辛苦培养出来的铸剑师果然不负众望,终于成功掌握这一铸造技术。

    一柄宝剑的铸造,其成本之高,用开山毁林来形容毫不为过。钢铁的冶炼技术如今已不在话下,只是原材料开采效率低下,短时间内还做不到大量生产。

    一把好的刀剑的铸成更绝非偶然,需要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铸剑工匠苦心专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