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渊原本就世袭唐国公,在关中地区十分有名,加上现在处处战乱,盗贼四起,士兵百姓们都渴望有一人能够领导他们,恰巧这时李渊入关,便纷纷加入。

    大军行至朝邑长春宫,只见探子来报,前方出现大批不明身份的部队,约莫七万余人,打着‘李’字旗号。

    李渊连忙下令大军摆开阵型,预防对方偷袭。

    只见不多时,前方出现一个人,单枪匹马,并没有探子所说的七万大军。

    只见来人驾马迅速向李渊冲来,待到李渊跟前数十步缓缓下马,后,跪在了地上。

    “父亲,女儿前来祝您一臂之力。”

    李渊听到前方身影口中发出的声音,立刻就认出了对方。

    连忙叫人把她带上前来。心中这一刻也是豪情爆发,环顾四周‘他李渊的儿女可谓是远超同辈任何人’。

    这时,突然眼睛扫到了站在一侧的王权宁,算了,这小子是个怪胎,跟着仙人习武,没得比。

    没错,来人正是李渊嫁给柴绍的女儿,也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平阳公主。

    原来,其在丈夫柴绍跟随李渊晋阳起兵后,便在关中地区散尽家财,召集亡命之徒和各路义军,短期内兵力便已达五万。

    后又听闻自家亲戚(李渊的从弟李神通,李渊的女婿段纶)也在关中各地起兵,就立马派人前去联合,最终形成了眼前的这只部队,一共七万余人。

    由于短时间内补充了大量士兵,大军便在此地停顿了十余日,这期间需要重新编排军队,士兵们也需要时间休整,准备最后的进攻。

    至此,李渊大军数量以达到十五万人之众,其中,中军十一万,由李渊亲自率领,左右两军各两万,分别由李建成、李世民率领。

    十余日后。

    一切准备就绪,看着前方仿佛近在咫尺的长安城,李渊下达了两条命令。

    李世民此时并不知道,就因为这两道命令,他的整个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命李世民率右军至渭水北部,对长安采取钳形攻势。”

    “命李建成率左军屯于永丰仓,扼守潼关,以防东方来敌。”

    两人接到命令,迅速率领其部队开始行军。

    渭水,横穿长安,渭水北部其实就是长安北部。

    永丰仓,中原的三大粮仓之一,数不尽的粮食囤积于此,其实隋朝百姓没粮并不代表隋朝没粮,只不过当初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老百姓吃不到而已。

    潼关,则是从东都洛阳进入长安的必经之路,而此时,中原方面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正在和王世充的洛阳城守军鏖战,均无暇西顾。

    可以说李渊进入关中的时机刚刚好,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一旁,王权宁听到李渊下达的命令,深感时机以至,跟随李世民一起率军西进。

    率军行走数十里。

    王权宁看了看身后的大军,心中泛起了嘀咕。

    ‘不行不行,这点人马肯定不够后面打的,这么好的机会,得让大哥趁机壮大队伍。’

    眼睛一转,计上心来。

    扭头对身旁得李世民说道。

    “大哥,这两万人马可不够我们攻下长安,我们得趁机壮大人马才能更好的帮助大将军。”

    李世民一听,说的确实有道理,自己这边人马越多,最后总攻时父亲就更轻松些。

    于是便下达命令,一路西进途中,广招官吏、义军。

    王权宁自己都没想到,随着李世民的这道命令传出,各地百姓纷纷前来投靠,有的甚至拖家带口,由此可见老百姓对于现如今的隋朝已经是失望透顶了。

    待大军行至泾阳时,数量竟已经增长至九万人马。

    其中还有一个在后世非常出名的人加入,此人姓房,名乔,字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