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舒氏应道:“准备好了。”转头却望了夏衿一眼。
  夏衿跟她对视一眼,没有作声。
  “那便走吧。”老太太雷厉风行,站起来就往外走。
  大家赶紧都跟上。
  到前厅跟男人们汇合,邵老夫人只说时辰不早了,怕岑家嫂嫂在家等得急,先回宣平候府去。邵老太爷听说三儿子一家也跟着过去,便没二话了,一挥手,呼拉拉二十几口上车的上车、骑马的骑马,浩浩荡荡地去了宣平候府。
  舒氏紧紧跟在邵老夫人的身边,最后和她一起上了一辆马车。
  与邵老夫人同车而来的郭氏笑了笑,转头对夏衿道:“大伯母跟你坐一起吧。”
  夏衿看了,心暖之余,又感觉心酸。
  舒氏的性子,再老实不过。她从来不会讨巧卖乖,更不会特意去巴结讨好别人。按她的性子,她定然会走在人群最后,等着大家都上了车,才默默坐自己的车去岑府,绝不会跟大伯母和二伯母争宠。如今她这样,定然是想借着在马车上的机会,跟邵老太太把既不能答应罗家的亲事、又不能拒绝的道道说给邵老夫人听。
  为了女儿,她宁愿被人误解,违背本心。
  母亲能为自己做到这一步,夏衿自然不会让大伯母误会自己的母亲。
  她对郭氏解释道:“罗家那桩亲事比较复杂,如果这样直接拒绝,没准就会传出流言,说罗公子为了我,不顾性命、不顾前程去了边关,我来了京城却见义思迁,贪幕权贵,拒绝婚事辜负了他。我娘想跟祖母解释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才想着跟祖母同一辆车,一路好说话。她一心为我,要是有什么失礼之处,还请大伯母见谅。”
  说着,她对郭氏福了一福。
  她声音不大,却也不小。因长幼有序,那些嫂嫂们都没有上车,而是等着郭氏和杨氏上了车,方才上去。站在离夏衿和郭氏比较近的两三个都听见了夏衿的话。
  郭氏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觉得新认的三弟妹有些献媚,似乎跟她们这些人都不大一样,所以心里才有些想法。
  夏衿这么一解释,她倒不好意思起来,扶住夏衿道:“你快莫这样说。你们流落在外几十年,本就该多跟老人亲近才对。你这样说我都不好意思了,倒好像不能容人似的。”
  “大伯母自然是宽厚的,我只是这么一解释,免得母亲被误会了去。”夏衿笑道。
  见大家都站着,她又道:“大伯母您快上车吧,嫂嫂们都等着呢。”
  “走,咱娘俩一块儿。”郭氏拉着夏衿,亲亲热热地上了车。
  可马车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郭氏在邵家的地位,跟萧氏一样,是长媳,也是管家媳妇。见到马车停下,她连忙掀开车帘,问道:“出什么事了?”
  她的儿子骑马就走在旁边,回道:“是祖母那辆车停下来了,儿子去看看。”说着便打马上前。
  可刚离开没几分钟,他便又回转来了,道:“祖母让六妹妹上她那辆车去坐。”
  夏衿见郭氏回过头来看向她,才醒悟过来,邵家前头有五个女儿,“六妹妹”指的是她。
  她忙起身:“大伯母,那我去前面了。”
  “嗯,赶紧去吧。”
  郭氏乘坐的马车,在一列马车队伍里走在第二位,离邵老夫人所乘的那辆距离最近。不一会儿夏衿便上了第一辆。马车队伍又缓缓前行。
  “祖母,您找我?”夏衿倒是猜到邵老夫人找她,定然是为了罗夫人提亲的事。但具体要问什么,她实在猜不到。她跟罗家的关系,能说的舒氏都知道,还有什么非得问她自己呢?
  “我问你。”邵老夫人开门见山,“你离开临江前,可有跟罗公子有过海誓山盟?”
  “没有。”夏衿摇摇头,“在罗夫人帮他跟郑姑娘订亲后,他曾找过我,说想去从军。我劝他娶了郑姑娘好好参加科举,不要做这种无谓的事,徒让父母担心。并未跟他有什么约定。”
  “那就好。”邵老夫人放下心来,拍拍夏衿的手,“行了,一切交给祖母,祖母会处理好的。”
  夏衿看了舒氏一眼,舒氏微微点了点头。她转头对邵老夫人笑了笑:“还是有祖母好。”
  这是真话。
  舒氏跟罗夫人同辈,地位矮了一大截,性子又绵软。让她跟罗夫人对峙,实在太过为难了。要是没有邵老夫人,夏衿自己还得亲自上阵才能摆平此事。
  可邵老夫人不同。她的地位跟宣平候老夫人差不多,而且年纪长,资格老,睿智通达,性情刚直又不乏城府。她说什么话,罗夫人绝不敢挭着脖子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