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72章厂甸庙会,小黑胖子!!

    赵桂花看到这么多的男孩,笑的立刻合不拢嘴。

    一边说着唐大妞真是老张家的大功臣,一边从兜里掏出红包,挨个儿的发过去。

    很快,

    几个小伙子簇拥着老钱家一行人进了前院。

    赵老森进了张沈飞新家的大门,先是前后左右巡视一番,甚至连厨房的米缸什么的都掀开看了一通。

    “爹,您别看来看去了。大飞搬家暖房时候我都来看过了,他日子过的不错的。”钱铁柱跟着他屁股后面说道。

    “你懂个屁!!”钱老森呵斥他,亲自看过屋子的犄角仡佬,确定小外甥分家另过后日子过的还不错,他这才放心。

    “大飞他舅,赶紧上炕,炕上暖和。”张奶奶在他看来看去的时候,一直没有吱声。见他看完了,这才招呼道。

    钱老森走过去,没有先上炕,而是带着老婆孩子先给张奶奶行了礼。

    “老太太吉祥!!!祝您身体越来越好。铁柱小钱,给老太太磕头。”

    “嗐,自家人这么客气干嘛?赶紧上炕。”张奶奶说着挪挪身子,示意他们赶紧过来。

    等老钱家一行上了炕,招呼他们喝水,吃点心。

    赵桂花打眼儿一瞧,桌子上除了过年必备的酸三色瓜子儿花生,还有稻香村的点心和奶糖。

    那水也不是一般的水,里头不是茶叶,倒是一种黄澄澄的液体,喝一口,嘿,甜到了人的心里。

    赵桂花跟钱老森对视一眼,满意的一点头。

    自打姐姐没了之后,老张家以前虽然住在城里,但日子过的比他们庄户人家还要差,他们两口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虽然有心想帮衬,但自家的日子也是勉强糊口。现在老张家两个侄子日子好过了,他们也就放了心。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点心,瓜子,聊天,一时间,张沈飞小屋中的欢声笑语传遍了四合院。

    中院易中海听到,又觉得胸闷了。他们老易家本就人丁单薄,现在他和老伴儿又没有孩子。

    以后,只怕逢年过节家里越来越冷清了越想,易中海越难过。

    一旁的聋老太听了,也是满面愁容。

    她比张奶奶小了没几岁,张奶奶这人丁兴旺的,她呢???愁啊,愁啊!!

    天天看着老张家的日子,和那几个孩子,张奶奶满面红光的样子,她真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要不是这四合院里还有易中海夫妻和傻柱,她真想搬走算了

    因为还要赶集,再加上老钱家早上为了赶路,五点就起床吃的早饭。

    所以午饭在张奶奶的要求下,十点半就开吃。

    炖了老钱家带来的一只野鸡,煮了他们带来的腊肉,又溜了唐大妞和张奶奶做的扣碗,还做了红烧肉,炖鱼

    总之,这一顿饭吃的,虽然没有龙肝凤髓,却是普通老百姓眼中奢侈的大宴。

    吃饱喝足,一家人赶着马车便往厂甸而去。

    人太多,马车上虽然挤了又挤,也才拉了十几个,剩下的人就都到了张沈飞这边。

    张沈飞骑着自行车,前面的横杠上坐着张招妹,张想妹后面的座儿上跨坐着张奋斗和张奋进,一辆自行车,一共拉了五个人。

    张沈飞骑着车,跟着小舅赶着的马车,一路晃晃悠悠的到了厂甸。

    厂甸庙会以琉璃厂为中线,北起和平门,南至虎坊桥,全长两公里左右。

    此时此刻,

    庙会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路两边挤满了各式各样小摊儿。

    还没到计划经济的时候,地摊经济很是繁荣。

    赶地摊卖货的既有专门在四九城各地跑着以跑地摊儿为主的生意人,也有农忙时候干农活,农闲时候做点手工换家用的农民。

    张沈飞这一路走过来,只感觉走马观花一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什么水果,蔬菜,布料,手工编制的笸箩,篮子,耗子药,八哥儿,粉条,修鞋的,抱个稻草扎的工具卖糖葫芦的,甚至是变戏法儿的,唱大鼓书的,简直应有尽有。

    而大道的正中央,还有跑旱船的,抬花轿的,耍幡子,踩高跷的。

    老太太和赵桂花等年纪大的就对这个感兴趣,看到这些就挪不动脚步。

    庙会最南头还有临时搭建的戏台,说评书的师傅正说到,“赵华阳“酒雨箭”打张贺巧得‘戒yín花’”。

    台下一片叫好之声,张沈飞和赵铁柱也跟着起哄往上面扔了几分钱。

    唐大妞和钱小钱走到卖脂粉和棉线的摊位,挑选着合心意的物件。

    相对于大人们不同的爱好,小孩子们的喜好则是更加的单一。

    他们下了马车和自行车后,便在大哥张平安和二哥张顺遂的带领下,一路直奔卖小吃的摊子。

    要问四九城哪里小吃最多?那自然是庙会。

    什么爆肚儿,炒肝儿,豌豆黄,艾窝窝,糖葫芦,卤煮,糖人,还有用羊油炒的素饼

    张家的孩子们,小到张想妹,大到张平安,从来就没逛过庙会。

    今儿拿到了舅奶奶给的红包,里头有七分钱。

    财大气粗的二叔又给他们每人两毛钱逛庙会基金,也就是说,葫芦娃们每人怀揣两毛七巨款。

    是以六个人手牵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冲进滚滚人流,往卖吃食的地摊儿冲去。

    再次回来的时候,张平安捧着一个干荷叶,里面是几个雪白中心带红点的艾窝窝。

    张顺遂拎着油纸包的驴打滚,外面裹满了熟豆粉。

    张奋进手里是豌豆黄,唯有张奋斗没买吃食,买的是空竹。

    老五老六两个不到三岁的小娃,抬着一根足足有一米长的超大糖葫芦,哼哧哼哧的跟在哥哥们后面。

    张沈飞见几个侄儿走过来,从那超大糖葫芦上撸下来几颗糖葫芦塞进嘴里,大口大口嚼着。

    嗯呐,不花钱的糖葫芦就是甜!!他眯着眼笑,摸了摸俩侄子的头。

    其他几个小伙儿看到二叔吃了老五老六的东西,嫉妒的眼珠子都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