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陈道海心中盘算着,这真要养起私兵来,耗费不比天鹰队来得少。不过相对于乾隆朝后期此起彼伏的教众起义来说,还算有利可图。光光一个乾隆后期纵横数省的白莲教起义,拖都拖到嘉庆年才镇压下去。所以说只要兵能练得起来,确实顶用,就可依此挣得无数的军功。

    “那你再具体地说说看,该如何练兵及所需耗费的银两。如果可行,那我就同意了。”

    在旁的杨遇春见陈道海想听,内心欢喜万分,自己的理想有实现的希望。这治兵之道是自己与杨芳在军旅之中共同探讨出来的,由口若悬河的杨芳告诉给陈道海再好不过了。杨遇春只那双眸亮了亮,又归于平静。

    杨芳继续说下去,

    “我大清的绿营兵制最大的弊病是没有固定的编额,遇有战事临时抽调成军,因此上下不相习,号令不一,难于统一指挥,败不相救。

    大人可先招募千人兵勇,以朴实的农民为主,不用油头猾面,有市井气的人。所有兵勇必须取具保结,以便稽查。

    队伍用得久了,必将旧军尽行遣散,另行招募。此乃是遵循戚继光兵法中的‘治气、蓄气、尚节制’之说。

    将领由熟悉之人出任,平日里发重饷以安军心,达厚饷养兵之意。

    对基层兵士灌输兵听将令,将听帅旨,遇战奋勇杀敌,临阵脱逃者斩的思想,达到兵必自招,将必亲选,以亲缘、地缘为联系纽带,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以三纲五常为根本,料来不出多久,必会出一支将卒亲睦,各护其长,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整,尊上死长,辩等明威的精锐部队。”

    陈道海不住地点头,这杨芳一语中地,说得极其有道理,露出怂恿的表情示意杨芳继续往下说。

    得到陈道海的赞许后,杨芳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热情洋溢地具体说道,

    “大人您可将这千人按明戚继光束伍成法,赞编成左、中、右三营,分别由亲信之人统帅。

    一营之制;营官亲兵六十名,亲兵什长六人。分立前、后、左、右四哨,哨官四名,哨长四名,护勇二十名,什长三十二名,正勇三百三十六名,伙勇四十二名。一营共五百人,营官一员,哨官四员在外。

    一哨之制;前、后、左、右四哨,每哨哨官一员,哨长一名,共护勇五名,

    伙勇一名。每哨八队,一队抬枪,二队刀矛,三队小枪,四队刀矛,五队抬枪,六队刀矛,七队小枪,八队刀矛。每队什长一名,伙勇一名,其抬枪队,正勇十二名,合什长伙勇十四名,其刀矛、小枪队正勇十名,合什长伙勇十二名,每哨一百零八人。”

    “你这人员编制倒也可行,最关键的是军饷如何安排?”陈道海最想知道的是这个问题。

    此时正要往下说的杨芳,撇见杨遇春不声不响地端坐于椅上,想到应是冷落了大哥,故对陈道海说道,

    “大人,这点由我杨大哥向您禀诉好了。”

    见杨芳把这事推到自己这边,杨遇春也不好再沉默,于是立起接过话题续说道,

    “大人,我想这薪水可这么供给,我分为三大点:

    一为薪水口粮之制,营官月给薪水五十两,不扣建。又月给办公费一百五十两,不扣建。哨官每员日给银三钱。哨长每名日给银二钱,什长每名日给银一钱六分。亲兵每名日给银一钱五分。护勇每名日给银一钱五分。正勇每名日给银一钱四分。伙勇每名日给银一钱一分。长夫每名日给银一钱。以上大建每营月支银二千八百九十二两二钱,小建每营月支银二千八百零二两四钱六分。

    二为恤赏之制,凡阵亡者恤银三十两,受伤头等者赏银十五两,二等者银十两,三等者银五两,成废者另加。

    三为统领之制,凡统带一营,又从优酌加。凡统至五千人以上者,每月加银二百两,加夫二十名。统至万人以上者,每月加银三百两,加夫三十名。”

    说到这,聪明如陈道海者便已识出这简直就是后世曾国藩、李鸿章的湘军及淮军的翻板。因增加了士兵的口粮,能使士兵专心操防,养一兵得一兵之用。不象绿营兵那样因口粮不足而兼以小贩和手艺为生,使战斗力低弱。

    成军五营,每月也只支银约一万八千两左右,相对于此时胡庆余堂的雄厚财力,月入在四万两左右的药堂来说,供应当不在话下。

    陈道海左右思量了片刻,觉得目前也需要有这么一支自己能掌控的部队才安心。不然的话,就以陕甘一带的治安状况,兵荒马乱的,什么时候被和珅派来的人给砍了都不知道。而且盘算一下开支还在合理范围之内,于是就答允道,

    “那就如二位杨兄弟所言,你们去筹办吧。”

    二杨相互看了看,都露出淡淡笑意来,陈道海瞅着怪怪的,便问道,

    “二位杨兄弟这是为何?难道我说错了什么?”

    “大人。”杨芳答说,

    “我们两兄弟早已通过容敏兄在马鞍山招募了三营的人马,并暗中训练多时了,还请大人赐名。”

    陈道海听后小愣了会,丫丫的呸的,居然都学会先斩后奏了。此风不可开啊!不过又往深的去想,这二杨还是为自己着想。成大事者心胸一定要开阔,若自己连这点小事都无法相容,那以后谁还会投靠自己!于是带着笑意反问道,

    “你们就不怕我不掏钱吗?”

    “如果那样,那我等两兄弟就自行筹募半年兵饷。但想来像大人这般忠君爱国之臣,岂能不接受此等利国利兵之意见?大人只要统帅此军,定能灭乱匪于陕甘,立下赫赫战功,挂图于凌霄阁内,我等皆是为了大人着想才这般做的。”杨遇春踌躇满志地说着。

    这二杨还真是极为好战,惟恐天下不乱。要知道这私自募军被朝廷知道可是重罪,项上人头也不知要被砍多少回。必须先上道奏折,先把自己给撇清,免得被和珅抓住机会弹劾自己。

    陈道海也是当机立断之人,他果断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任命二位杨兄弟为左、右营营官,我自领中营。你们即刻发出指令要麒麟卫一千五百人马上从马鞍山出发,行进至甘肃边境的茂庄等候我们。”陈道海立刻就把这新的营名给定了下来,取名为麒麟卫。

    嘱咐完毕,陈道海又立刻写了封奏折给乾隆,提出了团练募兵法,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给麒麟卫带上合法的外衣,陈道海有把握乾隆会批准自己的方案,

    陈道海在折中提出绿营兵勇皆不可赖,可令地方士绅自筹资金募兵,保卫家园。明确提出在“清查保甲”基础之上可自行组织团练。每户抽取壮丁二三人,鸟枪刀矛等器械也均由地方自筹,朝廷给予承认。但团练只负责本地防卫自保事宜,不得调令不得出征。而自己也想为朝廷分忧,愿自筹资金募集民壮前往陕甘剿灭乱贼。

    而让满朝文武尤其是和珅气得吐血的是,乾隆居然在第一时间便批复同意陈道海在陕甘一带自募兵丁,虽然着重点明粮饷需自筹,但这并没卵用。和珅不甘落后,也上了封同样的奏折,奏请也如陈道海般私自募兵,后果却出意料,直接招来乾隆一顿劈头盖脸的大骂,龙颜大怒:你和珅是不是想要造反?降两级在甘省戴罪立功!

    和珅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就通过这件事,朝廷上下似乎对陈道海与乾隆的关系又有了准确的认知。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