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通政司就是宋朝的银台司,满清俗称的“银台”,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宜。

    虽然其中包含百姓的申诉,类似于后世的“信访”制度,不过也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没有哪位参议敢将百姓的话上呈御前。

    也没有哪位百姓敢壮着胆子向通政司检举揭发贪官污吏。

    开玩笑,“官官相护”可不是说说而已,这是无数百姓的血泪实践得出的经验!

    他们可能还未等到申诉上达天听,便被闻讯赶来的官差衙役逼迫而死。

    民不与官斗!

    通政司看似职权颇大,通政使也位列“大九卿”之一,是朝堂正三品的重臣!

    不过同兵部架空五军都督府,礼部架空鸿胪寺一样,自宣德后,宦官权势日益膨胀,司礼监的权力臻至顶峰,通政司也沦为了一个仅仅传递内外章疏的清淡衙门,毫无实权可言。

    而如今的通政使是夏言,在朱厚即位后,因其上疏正德年间的弊症,受到朝野的普遍赞誉,特由兵科给事中升迁为通政使。

    夏言啊!朱厚提笔在纸上写下了此人的名字。

    对于夏言,朱厚的内心十分复杂。

    此人颇有才干,任兵科给事中时以正直敢言闻名。

    为人豪迈强直,时常仗义执言,并且能言善辩!

    说得好听点是一个耿直敢言之臣,说得不好听就是一个超级喷子。

    碰上看不惯的人和事就上疏喷人,任兵科给事中年间就喷过王琼、王宪、张延龄等贪赃枉法之徒,因此得罪了很多人,甚至他连熜哥都敢喷。

    嘉靖二年,熜哥想让蒋太后的贴身婢女之弟世袭锦衣卫千户,被夏言喷了个狗血淋头,不得已放弃了。

    这夏言就是一块茅房里又臭又硬的石头!

    而且此人喜欢独善其身,从不结党营私,因此遭受了不少排挤。

    这种现象即便在后世都很常见,想要鹤立鸡群就得付出代价!

    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那我们是什么?淤泥呗!

    所以群臣排挤于他倒也正常,基于现在结党营私成风的朝堂而言,他这种人没被别人弄死就不错了。

    即便后来夏言被熜哥提拔为了首辅,受到满朝文武的争相恭维逢迎,他也从来不给他们面子,始终都是自行其是,可以说是一个“孤臣”!

    或许夏言以为孤臣是最能让陛下安心的臣子。

    但这种看似聪明的政治原则,却为他的凄凉晚景奠定了基础。

    相比于孤臣而言,皇帝更喜欢的是明面上结党营私的大臣,毕竟有把柄在自己手中,什么时候都可以将其逮捕下狱。

    而如夏言脾气倔强、毫无缺点的孤臣其实更令皇帝不放心,若是如同表面上这样还好,但人心难测,所有皇帝都不愿容忍手下有一个完美无缺的臣子!

    在嘉靖二十六年的“收复河套事件”中,夏言被严嵩诬陷夺官下狱,熜哥顺势将夏言于西市斩首!

    现在与其说他是被提拔为正三品的通政使,是一步登天的好事,还不如说是被群臣排挤到了通政使这个清水衙门!

    毕竟谁也不想再被他无脑怒喷,指不定哪天就被陛下趁机给收拾了!

    这个小王八蛋虽然仁厚,不过送上口中的肥肉他还是不会介意吃下的。

    即便是朱厚,一想起夏言的性格也大为恼火,毕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是唐朝的李二,面对魏征的怒喷能忍下心中的火气!

    但就连李二也多次在被魏征喷了之后想要马上弄死他!虽然被观音婢阻止了,却也在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以至于魏征死后累及其子孙。

    甚至李二因一个“识人不明”的莫须有罪名,下令将他的墓碑全部砸掉,不得不说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所以夏言肯定要重用,但不能放在身边,不然朱厚会被气死。

    不过报纸作为宣传统治者意志的工具,同时兼有传播知识与文化的作用,朱厚还是不想白白搁置的,即便他不想现在与夏言打交道。

    朝廷需要掌控舆论!

    朱厚也不介意控制舆论杀几个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君子!

    于是他命黄锦下诏给通政司,将报纸如同后世一样分为了几个板块,头版头条则是他这位圣天子最近干了什么事,其余的热点新闻就是这些朝堂重臣的动向了。

    比如解释一下如今三百余名圣监察御史的身份与工作,欢迎各地百姓争先检举揭发等。

    同时还特意留有一块专栏宣传防疫知识,这是朱厚创作《医典》的本意。

    基于如今极为不发达的交通,传递消息的能力薄弱,各地的百姓能够了解到京师和执政者的消息来源也就只有这官报了。

    所以朱厚下令民间报纸可以刊印发行,不过需以官报为基础,可适当增添本地的一些时事趣闻。

    此举也是为了丰富百姓们的精神生活,以期他们麻木的思想也稍稍挣开一丝束缚。

    当朱厚的诏命传至内阁时,谢迁等人非但没有反对,反而以极快的速度传达了下去。

    这位圣天子终于恢复正常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