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据史料记载,清朝第四次入关,也就是多尔衮带兵的这一次,耗时一年。

    多尔衮是今年春天走的,一趟跑下来恐怕要到明年春天才能回来。

    所以皇太极的丧事从简,九阿哥的登基仪式从简,由内阁挑头,以肃清内奸为由,断绝了盛京与外界的书信往来。

    就是怕多尔衮知道皇太极死了,半路跑回来奔丧夺皇位。

    明玉提出送李氏姐妹回朝鲜,确实出于真心,想让朝鲜王室骨肉团聚,同时也是某种试探。

    试探两位辅政王和内阁对这件事的态度,结果两边都心照不宣地默认了,且这种默认并不符合常理。

    事出反常必有妖,再加上所有人都对入关讳莫如深,唯一的解释就是,多尔衮还活着。

    辅政王和内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他忌惮颇深,不惜自毁长城也要尽可能削弱支持多尔衮的力量。

    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么回事,于是明玉做出了相应布置。请求太后解除凤林大君的质子身份,恢复他的人身自由,让他替自己到皮岛去准备重开互市。

    互市这事是先帝在世时定下来的,任谁也无权更改。小皇上登基以后基本延续先帝制定的政策,任凭辅政王和内阁如何反对,太后只一句话“遵从先帝遗志”。

    最后还是辅政王和内阁先败下阵来,先帝遗志他们不敢违逆,凤林大君他们还不敢对付吗

    此去凶险,明玉亲自为凤林大君践行,启程那日一直将他送到城门口,撩起车帘叮嘱“路上不太平,万事小心。”

    凤林大君自然晓得其中风险,可他不在乎。

    他能老老实实在盛京当人质,只是因为这里有明玉,不然就凭清廷这点防御,哪里困得住他。

    凤林大君骑在马背上,望着车帘后那张至今仍然能令他怦然心动的脸,丝毫不顾及什么隔墙有耳,态度嚣张地问明玉“若他当真战死,你便嫁与本君如何你的儿子,本君来养,必视如己出。”

    明玉只当他在开玩笑“我的儿子,我自己能养,便是要改嫁,也得等我成了寡妇再说吧。”

    见明玉放下车帘,凤林大君弯腰用鞭尖重新将帘子挑了起来“没开玩笑,我是认真的。我喜欢你,明玉。”

    当明星的时候,喜欢她的人多了,面对公然表白,明玉通常一笑而过。

    这次也不例外。

    她用手拂掉凤林大君的鞭尖,朝他笑笑,然后将头转正放下车帘,轻声说“走吧。”

    自从凤林大君离开,朝廷就加强了对睿亲王府和明园的监视。内阁还提出,睿亲王战死,睿亲王府理应充公,划拨给对朝廷更有用的人。

    明玉不同意,为此特意进宫向太后陈情。太后也觉得这样做太过凉薄,不但驳回了奏折,还在朝会上把内阁好好申斥了一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岳托忽然晋封亲王。因为他之前一直跟代善住在一起,这回封亲王点名要住睿亲王府。

    而且隐晦提出,他不但想要睿亲王府,还有意收寄明玉。

    太后不理,岳托居然厚着脸皮到明园来纠缠。

    这一日,明玉正在内室跟达哲一起闲聊天,顺便哄孩子。

    豫亲王府总管事做事很靠谱,直到达哲坐满了双月子,他才找机会把多铎可能出事了的消息,一点一点委婉地透露给达哲。

    饶是如此,当达哲自己猜出来的时候,还是哭晕了过去。

    为了更好地照顾达哲,明玉把达哲和孩子都接到明园住,并且偷偷告诉了达哲自己的猜测,终于让达哲重新振作起来。

    “凤林已经平安到达皮岛,再过些日子,关内的消息应该就能传回来了。”尽管朝廷对明园的监视越发严密,可凤林大君的书信还是通过秘密渠道辗转到了明玉手上。

    达哲闻言眼睛亮晶晶的“我陪长姐一起等”

    正当两人互相打气的时候,娜塔气呼呼进来禀报“福晋,成亲王来了总管事要拦,被成亲王身边的侍卫给打了成亲王要带人往后院闯,亏得魏先生在,把人请去正堂说话了”

    达哲诧异抬眸看向明玉“成亲王他到明园来做什么”

    明园是明玉的私产,就算成亲王有事,也该去睿亲王府找明玉。

    听娜塔的意思,要不是魏循阻拦,成亲王就要带人闯进后院了。

    后院都是女眷,有话不在正堂说,闯后院做什么

    莫非

    明玉冷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呗。”

    同意把李氏姐妹送回朝鲜,借以削减朝鲜对多尔衮的支持,然后朝她下手,彻底断了多尔衮的后路。

    即便多尔衮能冲破山海关的防线返回盛京,器重他的先帝死了,朝鲜联姻而来的侧福晋走了,他的嫡福晋被岳托收寄,王府被岳托霸占,他的儿子也成了别人的儿子。

    多尔衮表面上看起来够冷够沉稳,可他骨子里疯狂又偏执。若他风尘仆仆大胜而回,却发现盛京变了天,他提着脑袋远征关内,却被一群他最看不起的人偷了家。

    明玉猜他会发狂,不管不顾起兵造反,从八旗人人敬畏的战神沦为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然后清廷大乱,南边坐山观虎斗,不费一兵一卒覆灭心头大患。

    挑起内斗,是汉人对付游牧民族的惯用手法,也是好斗的游牧民族自身的短板。

    华夏五千年,北边崛起过那么多强悍的游牧民族,只有蒙古人和女真人建立过大一统王朝。

    所以南边埋在清廷的超级大卧底,究竟是谁

    此人不除,清廷将永无宁日。

    “长姐,现在怎么办”后院只有她和长姐两个女人,达哲有点慌。

    明玉安慰达哲“魏循做过锦衣卫,是东厂一等一的高手,凭岳托那几个人还打不过他。”

    达哲壮着胆子“我跟长姐一起去。”

    明玉摆手“魏循是高手不假,可他到底只有一个人,护我周全绰绰有余,不一定能护得住你。”

    达哲只好留在后院照顾两个熟睡的小孩子。

    明玉扶着娜塔的手往正堂去,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盘算,怎样才能从岳托口中套点线索出来。

    岳托大马金刀地坐在明园正堂,之前豪格曾经坐过的位置,心潮起伏。

    他惦记明玉也不是一天半天了,碍着多尔衮,并不敢表露分毫。

    如今多尔衮被困在关内,朝不保夕,他终于有机会登堂入室与明玉独处了。

    想到明玉那张绝美的脸,和生完孩子之后越发玲珑的腰身,岳托自行脑补之后从心潮起伏变成了心猿意马。

    等明玉走进来,岳托几乎被迷倒了,明玉问什么他答什么,可以说掏心掏肺。

    不过岳托回答得滴水不漏,明玉并没问出什么有用的线索。

    明玉让人给岳托换茶,岳托竟然亲手把茶盏递给奉命来换茶的丫鬟,把丫鬟吓得都不敢伸手去接。

    “别怕,成亲王最是温厚和善,快些换热茶过来。”

    直到明玉开口,丫鬟才飞快接过茶盏,低着头退了下去。

    人美,声音也甜,一直甜到人心坎儿里,多尔衮冷脸冷情冷性,他何德何能

    不过没关系,小美人很快就是他的了,岳托觉得这事十拿九稳,早在心里把明玉当成了自己人。

    热茶换上,岳托喝下一口心里暖烘烘的。

    听明玉含泪问起多尔衮的尸体什么时候能运回来,岳托心里一咯噔,脸上的笑容都有些不自然了“尸体被红衣大炮炸过哪儿还有什么尸体连块整肉怕是都没了”

    明玉捂嘴,小小打了一个呵欠,逼出几滴眼泪“没有尸体如何安葬王爷的身后事如何料理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

    见自己把明玉吓哭了,岳托顿时急起来“范大人说没有尸体可以立衣冠冢,南边这种情况都是立衣冠冢。”

    跳过明玉的第二个问题,直奔他感兴趣的“明玉,你别哭,多尔衮没了不是还有本王吗多尔衮能给你的,本王都能给你不不不,本王能给的更多”

    范大人内院掌院范文程她怎么把他给忘了。

    要说这位范大人可是来头不小,他自称是范文正公范仲淹的后人。没错,就是那位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官楷模范仲淹。

    明玉虽然不了解范仲淹,上学时也背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模糊地知道那是一个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圣贤。

    圣贤的子孙,又怎会甘心沦为满清的走狗

    明玉深深吸气,感觉她好像摸到一点门路了。

    先帝在时,范文程任内院掌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专门负责各种文书的上传下达,以及对外文件的起草。

    听多尔衮说,先帝在挑选西路大军主帅时,属意的人选本来是岳托,后来听了范文程的建议,才把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给了豪格。

    明玉抬眸,对上岳托关切的目光,眼泪都给恶心出来了“范大人他一个文官知道什么他上过战场吗打过仗吗知道战场的凶险吗睿亲王为国捐躯,只给立衣冠冢我第一个就不能同意”

    明玉几乎哭成泪人,岳托又是怜惜又是心疼,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