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三个孩子里面,小皇帝最高,生得人高马大。福临不如他高,也不如他胖,更不如他力气大,冲上去只有挨打的份儿。

    福临转头看了看周围,只见满屋子的玩具,不是棉布做的布老虎、沙包,就是木头做的小刀小剑,没有一个趁手的武器。

    忽然,他看见了炕沿上放着的一本书,这本书够厚,还有个木头做的封盒,看起来有点杀伤力。

    福临走过去,抄起那本厚书,扬手便往小皇帝的手臂砸去。好巧不巧,小皇帝正好低了一下头,厚书落下没砸中手臂倒是砸中了额头,登时肿起一个大包。

    小皇帝在宫里横行霸道惯了,他教训奴才的时候从来没人敢阻止,更没人敢袭击他。

    小皇帝一下被砸懵了,回头看时,额上传来剧痛。还没找到是谁袭击了他,怒气已然被疼痛取代,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屋里所有人都吓傻了,有人打了皇上,还把皇上给打哭了

    魏循没想到福临会出手,出手之前还知道找个武器,下手也是稳准狠。一下子把小皇帝打懵了,打疼了,打哭了,这才阻止了一场惨剧的发生。

    怕福临太小解释不清楚,魏循把他看见的一五一十都说了。魏循说完,安亲王轻声细气地补充了两句,还有那两个被救下的小太监,也忍着身上的疼为福临求情。

    福临却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太傅说,为君者当以仁孝治天下,仁为第一,孝为第二。君不仁,则天下乱。福临怕天下乱,用书砸皇上,皇上停手,理应重谢福临。”

    小皇帝四岁,早到了开蒙的年纪,多尔衮延请名家大儒为帝师,给小皇帝启蒙。

    小皇帝不会说话,对书本也没什么兴趣,接连劝退了好几位帝师。明玉给多尔衮出主意,让多尔衮给小皇帝找几个陪读,于是安亲王、福临和达林泰先后进入上书房读书。

    这四个孩子里面,安亲王刻苦,福临聪明,达林泰过目不忘天赋异禀,太傅都很满意。只有小皇帝,读书没天赋,不聪明,还不刻苦,动不动就发脾气暴打身边的奴才。

    新任太傅真想拂袖而去,可他怕因此得罪太后和多尔衮,也舍不得剩下的三个孩子,思虑再三才没有请辞。

    每每小皇帝发脾气,太傅便会对剩下的三个孩子说为君者应该怎样怎样,福临都记在心里,今日正好派上用场。

    福临长得像多尔衮,神态举止也像,唯独这张嘴,倒是像极了明玉,那是半点不吃亏。

    太后冷笑“这么说,你打了皇上,不但无过,反倒有功了”

    不等多尔衮和明玉开口,福临已然道“功过可相抵。”

    还功过相抵,这孩子真的只有三岁吗,太后捻了一下佛珠“太傅说君王以仁孝治天下,就没跟你说,君为臣纲的道理吗”

    福临点头,开始背书“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这些太傅都讲过,可太傅也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王不仁,能不能一直做君王还是两说。

    太后“哗啦”一声将佛珠扔在炕桌上,吓得屋里服侍的齐齐抖了抖。

    明玉也吓了一跳忙朝福临看去,只见福临稳稳坐在他阿玛怀中,面不改色,咄咄逼人“太后以为太傅说得不对吗”

    他很喜欢这个太傅,并且认为太傅讲得很有道理。

    太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她不跟小孩子计较,她问大人“多尔衮,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好儿子”

    多尔衮掂了掂坐在他手臂上的宝贝疙瘩,难得在人前勾起唇角“太傅说得没错,太后说得也没错,臣觉得功过可以相抵。”

    说着他朝小皇帝看去,小皇帝本来气势汹汹,对上多尔衮的目光不知想起了什么,吓得低下头去。

    小皇帝怂了,安亲王却来了精神,不顾海兰珠的反对,小大人似的地说“臣附议。”

    这也是太傅教的。

    今天是怎么了,一个个的约好了似的跟她做对。太后觉得再僵持下去,别人都没事儿,她要被气死了。

    太后让人拿药来,一边亲自给小皇帝上药,一边没好气道“都在这儿杵着做什么,还不快退下,今儿不把哀家气死不罢休是吧。”

    多尔衮还想说什么,被明玉扯住了袖子,多尔衮叹了口气,抱着福临告辞离开。

    谁知第二天闹出了大事。

    第二天福临照常去上书房读书,小皇帝气不过昨天挨了打,不敢拿福临出气,再次找茬暴打贴身伺候的小太监,严重影响课堂纪律。

    太傅过去阻拦,劝谏小皇帝。小皇帝哪里肯听,嫌太傅聒噪,抓起桌上的砚台朝太傅掷去,正好砸中了太傅的额角。

    太傅捂着头,仍未放弃劝谏,可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脚下渐渐踉跄,最后软到在地。

    彼时小皇帝余怒未消,尤其听见那句“君以仁孝治天下”更是气不打一出来。见太傅倒下,气冲冲丢开踩在脚下的小太监,随手抄起福临书案上的砚台,对着太傅的脑袋就是一顿砸。

    福临见太傅被砸,再也坐不住了,腾地站起来,边朝太傅跑去,边喊人“来人救太傅”

    皇上打人,谁敢阻拦

    皇上连太傅都打,谁上去拦能有个好

    见旁边服侍的都不敢拦,福临冲过去一把抓住小皇帝高高扬起的手腕,劈手夺过砚台,口中大喊“安亲王达林泰快来,按住皇上”

    仿佛被福临的热血激发,平时怯懦胆小的安亲王第一个跑过来帮忙,他不敢看小皇帝暴怒的脸,只死死搂住小皇帝的腰,尽最大可能限制小皇帝的攻击范围。

    达林泰比几人都大,跟着吉兰一起生活,早早懂得了君臣尊卑。

    本来小主们打架,就没有他这个奴才什么事,可看见小皇帝被安亲王抱住腰,仍旧豁出命去扑打福临,达林泰也忍不住出手了。

    他知道,福临是夫人的儿子,夫人爱之如命。

    达林泰捉住了小皇帝另一边手腕,想扭住手腕将小皇帝的整条手臂别在身后,从而彻底制住小皇帝。

    交上手才知道,小皇帝气力大到惊人,达林泰用尽全力只能勉强控制住一条手臂,想扭是扭不过来的。

    “放倒他”福临一边扯着小皇帝的胳膊往后拖,一边喊。

    达林泰照做,安亲王则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了小皇帝身上,三人齐心这才将小皇帝放倒。

    放倒之后,福临按了一下小皇帝手臂上的麻筋,成功夺下沾血的砚台,呼呼喘着气扔到一边,腾出手抹了一把脸上的墨汁。

    原地变成大花脸。

    皇上打人的时候,旁边的奴才们无人敢拦,皇上挨打了倒是一拥而上跑过来验伤。

    “安亲王,安亲王诶,皇上还小,您不能这么压着皇上”有个太监哭丧着脸说。

    “狗奴才,你怎么敢扭着皇上的胳膊”见安亲王装死不理,那个太监转过脸骂达林泰。

    达林泰刚要松手,听福临吼那太监“你才是狗奴才还不去看看太傅怎么样了”

    那太监是小皇帝身边的一等大太监,自恃身份,有时候连安亲王他都敢说两句,却不敢招惹福临。

    这位小祖宗可是摄政王和睿盛夫人的独子,脑子灵嘴皮子也利索。安亲王在他这儿受了委屈,吓唬几句便不敢跟太妃说,这小祖宗可不是吓大的,所有招数在他身上全都无效,告状的时候不添油加醋就算好的。

    那太监不敢驳了福临的面子,生怕这小祖宗把太傅受伤之事归因到他身上,忙去察看太傅的伤情。

    一看不要紧,人都凉了。

    “快来人太傅、太傅死了”那太监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皇上在宫里耍威风,打死几个宫女太监都不算什么,太傅可是前朝的大学士,门生遍天下,当今首辅便是太傅的得意门生。

    此时跑出去送信的小太监也回来了,跟着他过来的还有多尔衮。

    多尔衮快步走进上书房,正好听见太傅的死讯,瞳孔骤然一缩,目光下意识搜寻福临。

    就看见福临正拼尽全力压着小皇帝的一条胳膊,脸上黑乎乎一片,多尔衮先走过去检查福临是否受伤。

    听说太傅死了,福临流下眼泪,小花脸变成大花脸“阿玛、阿玛,皇上杀了太傅你要给太傅报仇”

    确定福临没有受伤,多尔衮控制住暴怒的小皇帝,让三个孩子都起来。

    “皇上,臣说过,再有下一次,臣不会放下你。”多尔衮拎着小皇帝的后衣领,将他高高举起。

    小皇帝的脖子被龙袍的衣领卡住,瞬间透不过气来,双手双脚拼命挣扎,眼睛却凶狠地望着多尔衮。

    上书房伺候的奴才跪了一地,并无人敢劝。

    不但没人劝,每个人心里甚至都有点痛快,恨不得多尔衮杀了小皇帝。

    整天担惊受怕,生怕哪里做得不好惹怒了小皇帝,轻则一顿拳打脚踢,严重了连命都难保。

    他们真是受够了

    “阿玛,快住手”福临扯了扯多尔衮另一侧垂着袖子,“皇上是君,阿玛是臣,以臣弑君,大逆不道”

    多尔衮这才放下手,小皇帝早因呼吸不畅昏死过去,他问福临“皇上犯错,该当如何”

    这个太傅还没讲到,福临摇头“该当如何”

    多尔衮抱起福临,用帕子给他擦脸“以后你就知道了。”

    太傅惨死于小皇帝之手,朝野哗然。

    太傅是前朝内阁大学士,因主持过几年科考,可谓门生遍天下,其门生多为东林党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崇祯死了,东林党仍在,东林党人怎能受此奇耻大辱。

    于是奏折雪片似的飞进宫,飞到了多尔衮的书案上,众口一词,请求摄政王废黜小皇帝,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