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圣驾来到北京城,文武百官早在城门外列队迎接。

    热热闹闹进了宫,太后住慈宁宫,小皇帝住乾清宫,海兰珠带着安亲王与太后合住,其他太妃太嫔住寿康宫,将东西六宫留给小皇帝将来的妃嫔。

    众人入住时宫室俱已准备妥当,太后非常满意。

    多尔衮说太后和皇上来了,他和多铎不能继续住在皇宫,打算搬到宫外居住。太后只允了多铎搬出去,却把多尔衮和明玉留了下来。

    因两人之前所居住的武英殿离西六宫太近,太后把多尔衮和明玉安排到了最东边的奉先殿居住。

    主要是东边宫室无人居住,奉先这个名字太后也喜欢,适合多尔衮和明玉住在里头面壁思过。

    搬完家,明玉去慈宁宫谢恩,太后半天才叫起,叫起之后一直盯着站在明玉身后的魏循看。

    明玉笑着给魏循邀功“臣妾没在皇宫住过,不知道都该准备些什么,多亏魏循有经验,几天就把宫室都准备妥当了。”

    明玉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此处应该有赏赐,谁知太后却冷笑一声“前朝有摄政王,哀家可以退回后宫,可后宫归哀家管,谁不听话谁就要受罚。来人,把魏先生请出去,以后再不准他踏进皇宫一步。”

    剃发令在前朝推行不开,太后憋了一肚子气,认定是明玉给多尔衮吹的枕边风。

    而这枕边风的起因,多半与魏循有关。

    魏循当时归降,先帝看重其才华想委以重任,条件是必须剃发,可魏循宁可困居后宫为奴为仆,也不愿剃发。

    可见其心志之坚。

    此次入关,多尔衮力主推行剃发令,魏循作为明玉身边第一得用人理应先剃头给众人做个表率。他必然不愿,甚至可能巧舌如簧影响明玉,让明玉给多尔衮吹枕头风,从而叫停了剃发令。

    在提前入关的这群人里,能凭借一己之力影响多尔衮判断的,除了明玉,再没有别人。

    太后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不然明玉出身科尔沁,科尔沁的男人为表忠心早已剃发,她没理由站在汉人那一边。

    如今多尔衮翅膀硬了,她治不了多尔衮,还治不了魏循么

    一直以来魏循都是明玉的左膀右臂,好多不适合明玉出面做的事,都需要魏循来做,两人来往甚密。

    明玉住在宫里,魏循却不能随意出入,对明玉来说影响很大。

    果然明玉一脸错愕“娘娘,臣妾此次入关带来的人手并不多,臣妾身边少不了魏循。”

    魏循身份特殊,之前在汗王宫住过好几年,也没见太后说什么,怎么换到关内就不许他进宫了呢

    消灭瘟疫,开棚施粥,还有互市,很多事明玉都要与魏循当面商议,不许他进宫怎么行。

    太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不阴不阳地说“外头归摄政王管,他叫停剃发令哀家管不着,可后宫哀家做主,祖宗的规矩不能废。”

    原来还是因为剃发令。

    多尔衮回来之后跟明玉说太后通情达理,对叫停剃发令毫无异议,明玉就有点不信。

    不信太后这么好说话。

    结果太后在这儿等着她呢。

    ”娘娘,叫停剃发令是摄政王决定的。”您老人家有气去找摄政王,别拿她作伐。

    太后既然已经被多尔衮说服,说明多尔衮有手段弹压太后,这时候都推给多尔衮,明玉觉得效果更好。

    谁知太后更生气了“是哀家没说清楚吗哀家已然退回后宫,前朝的事哀家管不着,可后宫归哀家管。不剃发不能出入后宫,是哀家入关后定的第一条规矩,怎么,你有异议”

    这是逼魏循剃发的意思了。

    魏循之前得先帝看重,因为不愿剃发才在汗王宫屈居多年。当时先帝都没说什么,如今多尔衮叫停了剃发令,太后反而较起汁儿来了。

    魏循不愿剃发,明玉当然不会勉强他,可太后的面子也不好驳回,只能她做出让步“臣妾不敢有异议。”

    她转身对魏循说“以后有事派人传信进来便好。”

    总传信也不行,她得想办法搬出去住。后宫是太后的地盘,外头可不是。

    魏循应是,谁知太后又作妖“规矩已然定下,魏循人还在后宫,他今日必须剃发,不然就是不把哀家放在眼里。”

    太后这样讲未免有点故意找茬的嫌疑了,明玉也沉下脸“娘娘,就算皇上下旨还得给别人一点反应的时间呢。你这才定的规矩,当场执行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了呢”

    又是强人所难,这两口子一起生活就久了,连用词都一样。

    一样的咄咄逼人,一样的让她难堪,太后想起在山海关受尽了多尔衮的气,一股脑都发泄在明玉身上“后宫里的规矩,还轮不到你一个命妇说三道四来人,伺候魏先生剃发”

    明玉可不是普通的命妇,太后是超品,她也是超品“娘娘,臣妾随摄政王入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求太后看在臣妾的面子上放过魏循。”

    她给明玉面子,多尔衮在山海关当着那么多人给她面子了吗“剃发是祖宗留下的规矩,哀家让魏循剃发是看得起他,有什么放过不放过的”

    说着看向魏循“魏先生,你说呢”

    冷眼旁观下来,魏循算是看清楚了,今日他要是不剃发,不但他没好果子吃,明玉也得跟着吃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