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雍正五年的春天过得极快,黛玉还没从中咂摸出什么滋味来,就被初夏的风卷走了,只留下了两小瓮梨花白。黛玉把它们埋在了院子里的竹林里,预备着到秋天霖和周岁了启出来一瓮做庆祝,另一瓮则留给眉庄的宝贝弘昭。

    后宫安静如镜,高位嫔妃们个个窝在自己的宫里养孩子,只有几个答应偶尔扯个头花撒撒泼,哭闹着争宠,却也闹不出什么大的浪花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只是后宫平静,前朝却不安宁。

    太医院里,章弥因着玩忽职守入狱,新推上来一个四十出头的王太医做了院判。这王太医是之前的副院判,由副转正也是理所应当。他上位后好好整顿了一下太医院,不仅把排班制度好好规整了一番,还上了折子提出建立济民医坊,由太医轮流坐班,并招收有学医天赋的子弟进行培养。此举一可救助民生,二可丰富太医们的经验,三可培育子弟将医道传承下去。

    胤禛考虑良久,心知此事应该是弘历的点子。于是他把此事扔给了允禧进行试点,美其名曰让弟弟历练一番。不过直接用太医牵涉过密,他让允禧改变政策,让想要进行太医选拔的医者们在济民医坊坐班,太医院则以巡查监督为主,也可借此机会视察选拔者们的品性和水平如何。这第一批检阅选拔者的光荣任务,就落到了温实初的头上。

    如果说济民医坊到底是一件好事,那另一件较大的风波就是有人密报隆科多结党营私,并在家中私藏了玉牒。胤禛派人搜查,果然证据确凿。

    玉牒此物,向来只能于宗人府收藏,每十年修订一次,每次修订之时都会成立专门的玉牒馆。从显祖宣皇帝塔克世开始,所有的本支和分支的宗室子孙都会列于其上。玉牒记载的不仅仅是名字和生辰八字,还记载了皇权交替、宫廷内斗,甚至皇室对于诸位皇子的要求都能看出。若是细细查来,只怕还能看出些不能言传的秘密。

    隆科多虽然担了胤禛一声“舅舅”,但并非宗室,私藏玉牒,实乃大不敬之罪。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声鼎沸,均要求胤禛重惩隆科多。于是胤禛不顾沙俄谈判即将成功,急急从边境召回了隆科多,于六月削爵抄家,并于畅春园附近外围筑屋三楹,将其圈禁在其中。

    ------------------------------

    “儿子给皇额娘请安。”

    看着在下方刚刚下朝穿着一身明黄恭敬行礼的胤禛,太后的心里像是打翻了调味料瓶一般五味杂陈。

    “坐吧。”太后在心里叹了口气,也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些日子以来,弹劾隆科多的折子如同雪片一般堆满了胤禛的桌面,就算是她无心去听,也总会有那么一两句传到她的耳朵里。

    若是以太后的身份来看,隆科多罪大恶极,且被皇上深恶痛绝,她理应支持惩处。

    若是以母亲的身份来看,她应该全身心支持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