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左相李府,沉香阁。

    这日,宁氏紧着帮夫君收拾行囊,此番太子出京,李怀江与皇上商议过后,决定让自己的好大儿,秘密随太子前往。

    一来,可从旁协助,二来,增长见识。

    除了铭笙,赵先生也会一同前往,赵先生不过五十的年岁,老身子骨健朗,以先生渊博的才学,或许到地方上可给予治理良策。

    铭笙方从先生院里回来,见媳妇已为他收拾出两个包袱,嘴角微笑上前,牵过媳妇的手。

    “让太太劳心了。”

    宁氏嗔笑道,“不过收拾几件包袱,早些日小姑姑送来的清凉膏子,我也给你装上了,若是夜里有蚊虫叮咬,记得涂抹。”

    “好。”铭笙心头微暖,抬手刮了刮她的鼻尖。

    “每个包袱里我都放有装碎银角子的荷包,方便你在路上使的。”

    “还有,出门在外,风餐露宿必不可少,也需紧着自己的身子。”

    听着媳妇絮叨的话,铭笙心里高兴,握紧了媳妇的手。

    “太太且在府里等为夫回来,平日里多陪陪咱的娘。”

    “嗯嗯,府里的事无需你操心,娘那里我省的,你只需顾好你自己。”

    宁氏说着,悠悠叹了口气,“娘说,你与先生晌午后便提前出京,我已让小厨房备好奈放的果子。”

    “我让青五、青六也与你一同去。”见铭笙要拒绝,宁氏紧接着道,“不许不可,府里有人手,咱院里还有大咪,相较之下,你身边才是最紧着人的时候。”

    知道媳妇已然决定,铭笙微笑颌首答应,将媳妇拉到怀里。

    “好,都听你的便是。”

    宁氏紧偎在男人怀里,心有不舍,却也知,此事是爹娘为夫君铺好的路子。

    晌午后,从李府门前驶离一辆马车,而李府对外放出的消息,李大公子回乡省亲。

    李婉这边也没闲着,早已书信往每个地方的庆丰行庄子,分批调拨红薯与土豆的种子,前往太子与四皇子落脚的地方。

    彼时,再由两位皇子与地方官员,分发当地百姓,把这两种急救饥荒的粮食,流传百世。

    当然,这些种子全当是庆丰行私下借给地方官府,收成后,需得将种子数量还给庆丰行,于此,对地方官府而言,无不是急救灾民于险境的救命稻草。

    ---------

    三月初的某日,皇宫,三书省公务房。

    正在务公的李怀江,听了良辰禀报的消息,握笔的手顿了顿。

    接而,沉重的闭上双眼,缓了半晌,悠悠开口道,“知道了。”

    良辰见大人眸底难掩哀色,识趣的退出房外。

    李怀江将笔墨放下,端起手边的茶盏,拨弄着面上的茶叶。

    回想当年在滇州地方遇到过的阻碍,许久,从椅子上起身,慢步来到房门外。

    将手中茶水浇到地上,昂头望天,沉重的叹了口气。

    [魏阁老,走好。]

    与此同时,府里的李婉也收到了福州城传来的消息,魏老夫人离开当日,魏阁老也随之离去。

    听说两位老人离开时,很是安祥,李婉还是湿了眼眶。

    这许多年,魏阁老为下头的孙子操了一辈子的心,亲眼得见长孙立起门户,传承魏家正途之路,亦是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