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新年官府休衙的这些天,李婉多是前往李怀江的书房,陪同男人讨论研究方案。

    比如,倘若李怀江真的到了大漠,该如何紧迫、适度治理外族百姓,开垦荒野,带动农贸,等等。

    首先,外族百姓信仰不同,要让牧民信服中原皇帝,归顺中原管治的律令,在法、理、情统一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运行,综合从古至今所知的治理手段,择优编册。

    另一边,李婉吩咐元挺几个族里后生,过完正月十五,便着人到下头乡镇,使银钱把庄户手里愿意卖的土豆收集回庄子,为大漠耕种做足准备。

    以当下的种植水平,红薯无法在大漠生长,不然,再备上红薯,能够更好的解决战后大漠的粮食饥荒。

    当然,夫妻俩不敢肯定皇上一定就把李怀江派往大漠,但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如果,是他们夫妻俩白操了这份心,大不了择编的册子,全当是消磨假期的乐子,庄子回收的土豆,加大量做成粉条就是。

    有时,李婉需接待登门拜年的城中商贵,李怀江就把好大儿铭笙喊来书房,提前让孩子开拓脑活力。

    今年,宋之秋门下,收了位名叫庄鹏的秀才学子,因秋闱科考失利,此学子有着与宋之秋当年同样的遭遇。

    许是怜悯,又或是欣赏,连李怀江也觉得,庄鹏是个可塑之材,奈何对方已无心再普考。

    于是,李怀江示意宋之秋将此人收入门下,若能培养好,将来可安排到孩子身边。

    新年初五,之秋领庄鹏到李府拜年,李怀江自然邀二人到书房议事,议的必然是有关治理大漠的问题。

    结果,李怀江父子俩、宋之秋、庄鹏四人,越议越上头,越议越起劲,整得像真有那么回事。

    接连三日,四人整理出厚厚一本册子,这招有备无患,着实让李怀江心里踏实了不少。

    静待不干人事的皇上,将大漠调度文书下达幽州城。

    高帝:呵,你还真敢想,你敢这么想,朕也未必这么做。

    ---------

    盛京,皇宫,玉毓宫。

    思婳第二次进宫,是受皇后所邀,带上闺女高沁前往。

    身穿华丽锦服的世子妃,本就有那绝世倾城的好容貌,在华服、金钗的衬托下,更是美得脱俗。

    盛京城内,见过思婳的权贵女眷,无不惊叹,有艳羡,有嫉妒,也有装作不以为然。

    起初,有那打起梁亲王府,未来侧妃之位的权贵,不得不偃旗息鼓。

    心道,世子只要不瞎,绝对看不上自家那逊色于世子妃的闺女。

    被自家父兄嫌弃的京城秀女,郁闷得几度心梗。

    今年宫中家宴,以往从不参加宴席的皇后,特邀侄儿小两口入宫。

    皇后甚是满意妹子教养长大的孩子,瞧着是个知书达礼,通晓分寸,不卑不亢的端庄气质,符合做他们高家的儿媳妇。

    随着宫人进殿,思婳见太子妃也在皇后殿中,怀里抱着孩子,礼貌地向二人福礼。

    “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参见太子妃娘娘。”

    皇后仪态雍容,笑容真诚而又温婉,两鬓青丝参了些许白霜,但也是保养得极好,脸上皮肤光洁紧致,便是笑起来时,眼角显见的鱼尾纹,倒也给她添了几分长辈之姿。

    “快平身,来,让本宫抱抱沁姐儿。”

    “臣妾,谢皇后娘娘,谢太子妃娘娘。”

    思婳笑容恬静,举止端庄,小步近前,将怀里的丫头送到皇后手上。

    太子妃身旁坐着位八九岁上下,长相可爱的小姑娘,是太子与太子妃嫡出的小郡主。

    清欢小郡主在母妃的示意下,机灵地来到思婳跟前见礼,“清欢,见过世子妃婶婶。”

    “清欢郡主。”思婳礼貌地回以微笑

    清欢紧接着来到皇后身旁,看着祖母怀里的小堂妹,笑道“皇祖母,沁儿妹妹好乖巧哦。”

    皇后轻轻拍抚怀里的人儿,还没完全长开的相貌,好看得跟个年画娃娃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