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夜深,槐香院。

    李婉惦记小侄女明瑶,初到陌生的环境,可否睡得安稳,特意来到小姑娘房里。

    见小姑娘已是睡下,李婉小声吩咐荔月最近几日,在姑娘房内另一张小榻歇息,省得姑娘夜间醒来害怕。

    待李婉回到玉京院正房,李怀江正好洗漱完。

    “孙娘,时候不早了,你也下去歇息吧。”

    孙娘恭声福礼,“是,夫人。”

    待丫鬟们都下去,李婉近前几步,牵过李怀江伸来的手,转身来到妆台前坐下。

    夫妻俩人十分有默契,皆是笑而不语,李婉自己取下耳边的两颗珍珠耳钉,李怀江动作轻柔,拿下她发髻上那根玉石榴发簪,瞬间青丝如瀑。

    接着,拿起妆台的木梳,仔细梳理她的长发。

    “方才,漠南密信送来了。”

    “都好吗?”李婉抬眼,透过妆台那面大铜镜,望着身后的男人。

    李怀江嘴角弯笑,道“都好,已是攻陷匈奴王庭,且顺利擒获左贤王。”

    “大单于呢?”

    “自古大漠单于身边悍将无数,不过,咱大盛将士屡获大捷,士气正盛,拿下大单于,不过时间问题。”

    李婉闻言,默了默,大漠匈奴王庭遭陷,已是把匈奴人赶尽杀绝,此战若不把匈奴王室嘎个干净,他日难免再生事端。

    “那北境呢,可有消息传回?”

    李怀江点头,“梁亲王纵横沙场多年,其征战本领,何需咱俩忧心。”

    李婉觉得也是,梁亲王与高稹父子联手讨伐,虎父无犬子,该愁的是对面的高丽。

    坐在凳子上的她,悠悠转过身,拿过李怀江手中的木梳,抬眼看着男人。

    “来年,咱可有把握回京?”

    回想当年发配滇州那档子事,李婉不免多想。

    她那皇宫里的大哥,尽不干人事。

    她并不是嫌弃大漠,到底是漠荒之地,孩子们跟着前往,岂不是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李怀江明白媳妇的忧虑,不禁莞起嘴角,“该是没错的,至于官从几品,任命职务,还需等来年皇上下达任命文书。”

    李婉稳了稳心神,开始惦量着时间。

    铭笙需得三年后参考春闱,她陪李怀江在京任职三年,大差不差,孩子也都能独立。

    届时,李怀江草拟请辞文书,相信高帝也会应允,毕竟他们把孩子都往朝中输送,没有理由再压窄李怀江一人。

    再有老李家一门,父子兄弟皆同朝为官,历代君王最是忌惮。

    况且,以李怀江当下四品知府回京,顶天就是升个一官半职,京中官员众多,势力党派更不必提,所以,李怀江这回估计只能升从三品小京官。

    在京城,三品以下小京官一抓一大把,少个小小京官,对高帝而言,不差事儿。

    李婉所想,与李怀江早前所想,基本毫无出入,所以,夫妻俩欢欢喜喜地掰着手指头算日子。

    “我觉得,咱花钱打一艘船吧,届时,出海巡游靠了哪个码头,咱就在那地方住上一段时日,可好?”

    夫妻俩和衣上榻,依旧忍不住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畅聊退休后的神仙日子。

    “夫人的主意,自是极好,听说本朝最出色的船匠工坊在津州,他日回京咱便可去订制。”

    津州与京城比邻,简直不要太方便。

    “好,本夫人明个就草拟图纸,待图纸出来,夫君帮着从中参详一二。”

    李怀江搂紧了怀里的女人,吻了吻她的额头,“好。”

    想想未,只有他和媳妇二人,李怀江心里也高兴。

    --------

    盛京,皇宫,御书房。

    高帝秉烛审阅紧要的折子,虽近些年,高帝培养太子辅政,批折子的重担随之落到太子手里,但紧要的折子,或是太子拿不定主意的,最终还是回流到高帝手上。

    忽然,高帝觉得鼻头生痒,猝不及防地打了个大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