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族长很重视李怀河带来的消息,经历过上回地动大灾,作为里正他不得不考虑村民百姓的糊口,次日就开始召集村民人手,规划好引流的渠道走向。

    本来他们村子的田地附近有一条不小的塘子,往年气候好,便连塘子里的水也用不上的,若是真的来了大旱,塘子里的水想用也用不着。

    李婆子听说李婉与孩子要提前返回福州城,心里那个不舍,又清楚侄儿媳妇提前回去定有要紧事,也不敢多言阻挠的,免得误了正事。

    生怕李婉和孩子们在路上吃不好的,李婆子亲自到灶房烙了许多白面馕饼,在里头灌了红糖浆,吃起来要有营养些的。

    孙娘领着丫鬟纷纷替主子们收拾行囊,带回福州城的东西不多,皆是他们的随身物饰。

    孙娘在整理李婉的行李时,发现一个眼生的首饰奁子,出于好奇她便打开来看。

    只一眼,孙娘的眼眶顿时涌上一股子热意。

    是姑娘小时候贴身戴着的项圈,当年老夫人特意让人给姑娘打造的,她的姑娘两岁起便从不离身。

    她还以为,当年这金项圈定是落到了歹人手里头去了,却没曾想还在的。

    真好,姑娘的东西都在,就差还给姑娘一个尊贵的身份。

    听见外头传来的脚步声,孙娘赶紧用帕子拭去眼角的泪意,收拾起激昂的心绪,将奁子与其他的妆奁一并收拾好的。

    李婉走进正房,见孙娘背对着自己正在打包行李,将手里头提着的布包递了过去。

    “这双鞋也一并放到箱子里吧。”

    孙娘闻声转身接过,折开布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双天青色的绣石榴花鞋,嘴角不由地噙起一抹笑来。

    “这鞋面绣得真好,是夫人您喜欢的石榴花儿。”

    李婉莞尔一笑道,“陈氏的手艺确实不错。”

    陈氏打从知道自家儿子要跟着到福州城沾光,立马拿起绣线紧赶着给李婉绣了这双鞋子。

    鞋底子是凌氏纳的,手艺也比外头买的要好,且结实。

    孙娘点头一笑“三太太确实是个有心的。”

    李婉没有否认,自从他们重新接纳回三房后,陈氏确实挺乖的,便是爱打听这臭毛病永远都改不了。

    今个下晌铭丰和铭然就已经没有到书塾上学,呆在各房的屋里好生陪着娘亲,他们这一去,至少一年后,才会跟着回乡科考的兄长们一块回来。

    陈氏半点不舍得儿子的心都没有,便连明瑶听说哥哥要跟大伯母走,开心的直鼓掌。

    小丫头虽然不大,却是个机灵的,兄长在家成日管着她,这个不许弄那个不许玩的,还动不动就逮着她说教,小明瑶表示自己啥也不懂啊。

    凌氏强抑着眼泪,可不敢在儿子面前哭的,免得然哥儿受了她的影响,回头不愿去福州。

    然哥儿边啃着娘亲做的肉包子,边点头,好吃。

    先前凌氏将今年新腌制的豆豉搬了出来,有一坛子是没开封过的,是她特意留给大嫂带回福州吃的,知道大嫂爱吃她腌制的豆豉和酸梅,在李婉回来前,凌氏都准备妥了。

    往年给哥嫂送去年礼时,虽然也有送上那么几坛子,倒没有这次回来新腌制的味道更好。

    --------

    次日,孩子们与长辈们一一辞行,李婉握着李婆子的手。

    她不知道下回再见李婆子该是多久之后,当代交通不便利就是一大难事。

    “老姑,姑父,你们定要保重好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