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仲夏前脚刚离开韩亲王府,消息很快传入了韩亲王妃董氏的耳中,当即就气得一拍案桌。

    “成何体统。”

    高二太太小董氏是老王妃娘家亲侄女,当下眼见婆母为此大发雷霆,心底暗暗高兴。

    “娘,您莫要生气,郡主她便是那样的性子,只是儿媳想不到,郡主当下竟然未得长辈应允,就胡乱留宿于外头,若让外人知晓,岂不是耻笑于我们王府不擅管教家中子女。”

    “再说了,郡主开春便要及笄,若放在普通平民家的姑娘,早就该说人家了,不得好生呆在闺房中绣那嫁妆。”

    小董氏很会寻话题,专捡婆母最听不得的来讲,给董氏的怒火添足柴火。

    果然,董氏听闻了这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哼,死丫头,她再跳脱也得尊称本妃一声祖母。”

    而她这个祖母却做不得这个孙女亲事的主,越想董氏就越气。

    “娘,表哥家的轩哥儿今年下场可是考到了个同进士的好功名,当下也被收入了那翰林院,这般好的机遇,即便是配上郡主也是绰绰有余的。”

    董氏正烦着此事,小董氏便提到这事。

    “你以为本妃不想替轩哥儿打算,那死丫头的亲事便连王爷也拿不得主意,真是反了他们大房了。”

    外甥孙子是他们董家唯一靠自身学识考取来的功名,董氏早就想好了借那死丫头的身份拉扯一把娘家。

    小董氏注意着婆母的神色,句句提到了婆母的要害。

    “娘,郡主即便今晚留宿于李大人府上,也没得不让人来与您通传一声,再怎么说,您可是咱王府里的当家主母,嫂子也真是的,怎能一时忘了差人来与娘您说呢,嫂子这是不把娘您放在眼……。”

    “哟,弟妹可真是好口才啊。”

    小董氏话音未落,门房的暖帘便被丫鬟们打了起来。

    “世子妃!”下人们恭顺请安

    严氏面容挂着落落大方的笑颜,看着小董氏因着自己出现脸色都变了,仿佛跟吃了上百只苍蝇。

    再看向上首坐着的黑脸董氏,恭顺的福了一礼。

    “王妃!”

    严氏这句话[王妃]加剧了董氏的心理起伏,抬起袖子一把将几案上的茶盏扫落严氏的跟前。

    严氏并没有闪躲,打碎的茶盏溅出的茶汁,也打湿了她的裙摆。

    “不知儿媳可是哪惹了王妃不喜,竟让王妃您生这般大的气。”

    董氏一拍桌案指着严氏便怒斥道,“本妃问你,幼茵丫头此时何处?”

    严氏闻言嘴角淡笑,“回王妃的话,方才儿媳在进来前,便已听了弟妹与王妃禀明了幼茵今个在李府做客之事,还以为王妃您已知晓,看来是儿媳误会了王妃。”

    “幼茵今个到李府寻李家姑娘相伴,正巧李夫人给家里姑娘请来了锦绣坊有名的杜师傅到府中赐教。”

    “幼茵那丫头王妃您也是知道的,平日里对女工最是不上心的,难得见着了名师,好不容易来了心潮,所以儿媳便允了她今日留宿于李府,与李家姑娘为伴,也好与李家姑娘一起学习那女工刺绣。”

    董氏闻言一嗤“哼,你说的话,你自个信吗?”

    严氏缓缓点头笑应,“儿媳自是相信幼茵的,自儿媳嫁予世子那日起,幼茵从不与儿媳撒谎讨巧,幼茵虽比不上二姑娘的嘴皮子讨巧,却也是个极懂分寸之人,王妃您自也是这般认为的,不是嘛?!儿媳昨个还听王妃与王爷称赞幼茵的秉性好呢。”

    提到这,董氏就更来气了。

    前段时日,幼薇丫头做局之事被严氏寻了把柄,董氏为了给自己的亲孙女开脱,不得不在王爷面前说起高幼茵的好话来。

    同时,严氏这话也提醒了小董氏,小董氏不免有些心虚的垂下眼眉,不敢再吱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