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醇亲王一听,心想,今天是怎么了,送走了一个,又来了一个。

    不用猜,一定又是为李莲英检阅海军这事而来的。

    “快请孙大人进来。”

    二人一见面,首先客套了一番,就开始进入正题。

    孙毓汶试探性地问醇亲王奕譞。

    “醇王爷,您这次出行,怎么带着李大总管去,是不是有点儿不妥?”

    “我想孙大人应该是明白的,我哪有那个权力来决定出行带的随行人员,况且这还是去天津检阅北洋海军舰队。”

    “下官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外面的传言都说是醇王爷钦点的李大总管。”

    “孙大人也信外面的传言?”

    “下官当然不相信,下官知道大人是没有权力决定随行人员的。”

    “这不就明白了吗!不过,孙大人,我想不明白,皇太后为什么要派李莲英跟着我去检阅海军,这不符合常规。到现在,我也弄不明白皇太后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孙毓汶早就从李莲英处知道了事情的内幕,不过,他不敢告诉醇亲王奕譞,李莲英跟随他去检阅海军的真实目的。

    他只好编了个谎话,重新找了个理由,应付一下醇亲王。

    “王爷,下官以为,皇太后可能认为,在北洋舰队上花出去的银子不少了,不知道这些银子,究竟花没花在北洋舰队上,是不是花到其他地方去了。或者说,银子进了某些人的腰包了。皇太后不放心,才派她的心腹李大总管跟你去,探个虚实,看个究竟。”

    醇亲王奕譞一听,孙毓汶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心里就想明白了。

    “孙大人说得很在理,既然皇太后是这样的目的,我出去后,留点神就是了。”

    醇亲王想了想,又说:

    “可是刚才奕谟说,如果让李莲英出去检阅海军,不但有违祖训,而且还有可能会助长内宫太监干预朝政这样的事。李莲英会更加嚣张跋扈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奕谟担心会出现唐朝监军之祸,明朝宦官专权的情况。”

    “王爷,奕谟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他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可怎么办好?”

    “王爷不必担忧,依下官之见,李大总管不会像安德海那样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只要对他稍微约束一点儿,他自然会收敛许多的。”

    “你说,怎么个约束法,说来听听。”

    当然,孙毓汶既不敢得罪醇亲王奕譞这棵大树,也不敢得罪李莲英这个靠山。他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两边都讨好,两边都不得罪,中间睡觉不铺毡。

    他说:

    “既然王爷有未雨绸缪的想法,下官认为王爷不妨下个手谕,对随行人员的言行和行动进行约束。让他们不能随便走动和乱说,不能违背出行规矩,如有违反,严惩不贷。王爷再制定一份出行规则,附在手谕后面,这样一做,自然就对他约束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