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密诏已经发出十多天了,还不见山东巡抚丁宝桢的奏折,小皇子载淳有点坐立不安,这十几天来,他一直在焦急地盼望着山东巡抚丁宝桢的奏折。

    只要丁宝桢的奏折一到,他就可以召集军机处的大臣开会,商议杀掉安德海的事情,安德海很快就会人头落地了。

    小皇上载淳掐指一算,安德海离开京城已经十八天了,应该进入到山东境内了,可是丁宝桢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有关安德海的信息一点儿也得不到。

    小皇上载淳心急如焚。

    上次,小皇上载淳和慈安皇太后商议了计策,巧妙地获得了慈禧皇太后的同意,让小皇上载淳在慈禧皇太后生病期间,处理朝政一些不重要的奏折。

    小皇上载淳获得了这个权力后,他就可以优先第一时间获取丁宝桢上奏给朝廷的奏折,随时关注丁宝桢的奏折,了解安德海的动向,关注安德海的违纪问题,以便随时制定捉拿安德海的策略。

    当时慈禧皇太后满口答应了慈安皇太后和小皇上载淳的请求,可是过后,她又有点后悔,她不应该答应小皇上载淳处理朝政事务。

    不过既然答应了,她也不好出尔反尔,最后就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小皇上载淳看奏折,只能在她的寝宫里面看,不能把奏折带出储秀宫。

    她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小皇上载淳看完奏折后,一旦有什么重大事需要处理,她便及时与小皇上载淳商议此事。

    慈安皇太后和小皇上载淳为了能够及时得到丁宝桢的奏折,不让慈禧皇太后看见,勉强答应了她的这个附加条件,同意小皇上载淳在除锈宫内看奏折。

    就这样,小皇上载淳每天早晨按时到储秀宫上班,向慈禧皇太后请安后,开始看奏折。

    其实小皇上载淳的心思根本没有在这些奏折上,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关注着山东来的奏折,那份让他日夜牵挂的丁宝桢的奏折。

    小皇上载淳的内心十分焦急,密诏发出去十几天了,就是迟迟不见丁宝桢的奏折。

    他每天按时来到储秀宫上班看奏折,表面上看似漫不经心,可是内心却十分焦急。有时还暗自揣测,他发给丁宝桢的密诏,丁宝桢是不是没有收到。

    如果丁宝桢没有收到他的密诏,该咋办!转而一想,不可能。他是派专人,以六百里加急送去的,不可能在路上走丢。

    这样一想,小皇上载淳的心又安了。

    其实,小皇上载淳的担心是多余的。

    丁宝桢早已接到小皇上载淳的密诏了。他接到小皇上载淳的密诏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立刻写了密札,以四百里加急速度将密札送到德州知府王有才的手中。

    他令德州知府王有才密切关注安德海进入山东境内的一举一动,如果安德海一旦有违法行为,命令他立刻以六百里加急速度,把奏折上报给济南府。

    德州知府王有才接到山东巡抚丁宝桢的密札后,立即召集他的心腹商讨此事。

    此事事关重大,不可疏忽,不能自作主张,必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定夺。

    德州知府王有才,为人狡猾,城府颇深,做事十分谨慎。

    山东巡抚丁宝桢,对德州知府王有才,一向不太赏识。他也清楚此人靠不住,不能太信任他。可是迫于无奈,事情紧急,他也只好将此重任交给王有才去执行了。

    丁宝桢想,王有才他再有多大的胆子,他也不敢泄密,因为这是皇上的密诏。他顶多就是不去执行,把安德海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