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巳时一刻时,内侍来请,称已于中书省备好廊下餐,依制他要同百官们去吃饭。

    于是他与冯道、王峻等人一起,领着浩浩荡荡的一大群官员,出了宫城门来到中书省署邸。

    廊下餐是光�3�9寺准备的,极为简单,每人三个冷硬无馅的笼饼,一碗漂着几粒碎羊肉的腥臊羊汤,一碟比指头还粗的咸菜条,不能说难吃,根本就是无法下咽。

    郭宗谊身边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倒是李重进端着汤自官群中挤了过来,一边啃着笼饼,一边问道:“大侄子,怎地不吃?”

    郭宗谊苦笑着摇摇头:“没胃口。”

    “这廊餐不吃可不行,这是天子恩赐,必须得吃,还不能剩。”李重进笑咪咪道,说着,咕嘟咕嘟灌下去半碗羊汤。

    郭宗谊迟疑着,问道:“敢问表叔,光�3�9卿是哪个?”

    李重进指了指远处一个肥头大耳满脑肥肠的紫袍官员,他倒是会吃,将咸菜泡在汤里,拿蒸饼蘸着汤吃。

    郭宗谊眯着眼瞧了一会,有样学样,狠狠咬着笼饼,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此人我必杀之。”

    李重进靠得近,听得真切,闻言哈哈大笑,三下五除二吃完,拍拍屁股走了。

    勿勿吃完朝食,绝大部分官员都自去了,只剩下数位朝中重臣,并一名闲散皇孙,要去滋德殿开延英议。

    众臣子情绪高涨,一路高歌猛进,闲皇孙无精打采,一路磨磨蹭蹭,连冯道都走得比他快。

    延英议本也有仪制,还分什么首对次对,但唐亡后就去繁存简,若无宣诏,一般是兼有弘文、国史、集贤三殿学士的真宰相,枢密使、中书门下两省侍郎、端明殿学士、三司使、京兆尹、御史中丞等人参与。

    三殿学士制依唐朝故事,当时的宰相有四位,首相没有馆职,一般贴着太清宫使一职,而后是三殿学士,但后晋以来便罢了宫使职,宰相也只剩三位了。

    如今首相乃是冯道,次相王峻,再次范质,后来北宋初改弘文馆为昭文馆,三相制也是依五代旧例。

    而两省侍郎多兼端明殿学士,班在翰林学士之上,乃是宰相转圜之资。

    郭威推行文官治国,所以参加延英议的,就枢密使王峻是西班武官,其余皆是东班文官,或后来以武转文,比如左武卫上将军、宣徽南院使、权知开封府事的袁鳷。

    进了滋德殿,分东西两班站定后,郭威始出。

    “圣躬万福!”

    郭威一身赭黄龙袍,御北面坐,他大手一挥,声若洪钟:“朕安,赐座。”

    众臣这才坐下,具是正襟挺背,只敢沾半边屁股在位上。

    不同于常朝跪坐用的漆木矮蹬,延英议人少,又都是老重臣僚,所以用的是高位背椅。

    郭威扫视一眼,找到了躲在末座无精打采的郭宗谊,穿着朝服,拿着象笏,倒也有模有样,他不禁莞尔,于是朗声喊了一句:“谊哥儿。”

    郭宗谊听有人叫自己小名,不禁心头一紧,毕竟这全天下也就两人敢这么叫他了。

    于是他打起精神,起身出班,一板一眼的行礼:“臣在。”

    在场诸臣无不是他的翁辈,见他小小年纪一本正经,不禁相视而笑。

    “来,坐近一些。”郭威温声道。

    内侍又搬来一把椅子,放于阶下,郭宗谊只好从命。

    随后内阁使一声唱喝,延英议这才开始。

    王峻一马当先,越班而出。

    按制该是冯道先奏事,但他身为枢密,又兼宰相,乱世之中,枢密使权重,常有侵夺相权的情况出现,何况他还兼着次相。

    只听他奏道:“臣奏兖州慕容彦超起兵谋反,请降旨平之。”

    郭威允之,这次延英议的主旨就是平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