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邱小小此次找到东方银行,就是想要以嘉华投资的名义贷款5000万,用于上市前收购兼并和上市的运作。邱小小已经考虑好了,如果大象不同意此次的收购事宜,那就向点石成金发出要约。虽然点石成金的成色差了那么一点,但是也还算是优质资产,汪海洋答应的可能性也更大。那么5000万收购整个点石成金还绰绰有余,这样对嘉华投资的依赖性也没那么强。

    “小小,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天邱小小正在部署公司,邱铭辉打电话过来了。

    “伯父请说。”邱小小拿着手机走出办公司,来到一个无人的小会议室。

    “我去文化局参加一个会议,朱局长告诉我文化局现在有三个上市后备单位的名额,其中分到影视传媒这块有一个指标,他要我们准备资料去争取。”邱铭辉有点兴奋。

    “真是太好了!那他有没有说这事和谁去对接?”

    “你去找广播影视管理处的张大磊主任。”

    “好嘞。”邱小小感觉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中。

    大象传媒总裁办公室,李百哲正在看多来宝项目组的提案,马上就要进行比稿了,虽然嘉华是不会参与,但是还有点石成金那边要对付,对于大客户必须亲自把关。这时陆德琛打电话来了,“喂,陆叔。”

    “百哲啊,刚刚文化局的一个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局里面有一个上市后备企业的指标,问我们要不要去争取。”

    “嗯……有这样的机会当然好!”争取企业上市是李百哲宏远计划的第一步。

    “恩,我过两天回来,到时候你和我一起去那个朋友那去拜访一下。然后你安排人去广播影视管理处张大磊那里去咨询一下情况。”

    “好的。”李百哲听了这个消息,忽然一想,肯定是嘉华那边早就得知消息了,所以已经先我们一步,看来我们得加紧应对。于是他拨了一个内线,让杜晓薇去一趟文化局,先找张大磊咨询情况。

    杜晓薇办事效率还是蛮快的,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就赶回来了,拿回来一大叠的文件。她对李百哲说:“总裁大人,我去文化局咨询过了,人家要我们赶紧准备申报,不过有一些条件,你自己看看吧。”

    李百哲觉得杜晓薇最近工作还真是挺上心的,伸出一个大拇指,说:“干得不错,我先看看。”

    李百哲没管杜晓薇,一个人拿起文件翻起来了。文件主要都是针对此次上市后备企业来的,有一个红头文是关于扶持本土文化传媒企业上市的指导意见,里面说要在明年纳入一家文化传媒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争取在三年内实现上市,也提出了一些条条框框。李百哲注意到,这个指导意见里面有几个财务指标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其中有两个硬性指标——年净利润不低于4000万元,营收不低于10亿元。

    大象传媒去年的净利润也就2000多万,今年上半年完成情况很糟糕,全年估计也就跟去年持平。营收估计也不够,从会计准则的角度来看,销售额和营业收入还是不能划等号的,尽管大象的销售有十几个亿。就像房地产公司,很多巨无霸号称自己年销售额超过千亿,但是实际的报表年收入也就几百亿,因为他们的有一些财务的准则。

    这样李百哲也就能够明白嘉华传媒的全盘计划了,他们试图收购大象,然后合并报表后就可以进入到上市后备企业的名单,这样就进入到了上市的快车道了。很多地方为了培育上市公司,会做一个上市后备企业库,然后专门针对性地去指导和扶持这些公司。上市就是这样,有时候比的不是财务报表谁好看,而是比的速度,比的资源。

    嘉华可以这样做,我们也一样可以啊。李百哲想着要是大象争取上市的话,首先必须达到两个财务指标的要求,收购就是最快的解决办法。但是现在如果要收购嘉华,难度太大了,毕竟大家现在都想争着这个上市名额。李百哲想到了点石成金,如果汪海洋那边能够顺利收购的话,再对报表进行一定的修饰,这样应该符合后备企业要求。但是汪海洋那边不好弄,一个是因为杜晓薇的关系,汪海洋肯定把他当情敌;二是大象虽然比点石成金大点儿,但是点石成金也活得滋润,人家为什么要卖给你。

    不过也未必,天下没有不杀的猪。李百哲反过来一想,只要价格合适,什么买卖都能成交。马克思说过,只要利润足够,资本家都可以杀人放火。如果能够顺利收购点石成金,那多来宝的事也不用去费心了。手心手背都是肉,谁中标都是自己的。想到这,李百哲一个大胆的计划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