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那我就给你说个关于中秋的故事,叫做《嫦娥奔月》”

    “从前,有一个神女,叫做嫦娥,她有一个丈夫,叫做后羿…”

    “……”

    阁楼中,诗会还在继续。

    张翔虽然跑了,但也只是一个小插曲。

    大家也不能一直等他。

    接下来,很多人陆陆续续做出了诗词。

    平州第一才子周逸作的一首词力压全场,得到了众人的一阵喝彩。

    “果然不愧是平州第一才子,这首词一出,今日平州所有的诗会都要黯然失色了。”

    “杨仲康不是还没作嘛!他可是曾经的平州第一才子,中过状元。”

    “杨仲康这几年都没有诗作流传,这种风头,他不会和小辈抢的。”

    “…”

    在众人的纷纷议论声和赞美声之中,场中的周逸翩翩有礼的拱了拱手,然后走到了自己的席位上。

    “志渊这首词果然美妙绝伦,还有人要作吗?”

    杨黎赞美了一声,接着看向所有人。

    众人纷纷摇头,周逸这首词一出,在场的或许除了杨黎之外,真是没人压得过了,可正如有人所想,杨黎这些年都不再作诗词,他又是这诗会的主办人,这种场合,他一般是不会抢风头的。

    杨黎道:“要是没人再作的话,那今晚中秋诗会的诗词桂冠获得者就是周志渊了。”

    有人突然出声道:“张驸马不是还没作嘛!”

    这一提醒,倒是提醒了所有人。

    其实到了现在,很多人心里都有数了,这驸马要是会作的话,也不至于跑了。

    这会估计都跑到家里去了。

    只是公主还在场呢!也就没人把这些心知肚明的话说出来。

    杨黎也是一挑眉:“那我们等等驸马。”

    张翔许久没回来,赵寒烟也认为他已经回家了,便对小奴道:“小奴,我们也准备回去吧!”

    “公主,驸马还没回来呢!”小奴急道。

    赵寒烟轻轻一笑:“他兴许是已经回去了。”

    “不会,驸马不会就这么走了。”小奴摇摇头,又连忙对公主道:“公主,驸马真的会作词,就这些人作的这些词,比他那首差远了。”

    “小奴,住嘴,怎么说话呢?”赵寒烟皱了皱眉。

    这里毕竟都是读书人,这种话可不能随便乱说。

    “真的,公主,我不骗你。”

    小奴连忙道:“我那天亲耳听到的,不信,我念给你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小奴的声音很大,当所有人听到她开口后,也连忙倾听起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念到这,小奴停了下来,嘴里唠唠叨叨着:“转什么?转什么去了,还有呢!我忘了,公主,你等我想一下。”

    静!

    全场听完她念完这上半首,都惊讶张大了嘴。

    赵寒烟也是满脸不可置信,她从小在宫中饱读诗书,自然能知道一首诗词的好坏。

    杨黎震住了,周逸也震住了,何云章震住了,李言之也震住了…

    全场都震住了。

    在场的都是读书人,这首词,光是这上半首就已经惊艳到了他们。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好词,好词,望月思亲,太契合这中秋佳节的寓意了,还有呢!快说啊!”

    杨黎细品了一番,然后激动得无与伦比,连忙看向了小奴,那样子就好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所有人基本也都跟他一样,有人道:“转什么,你倒是说啊,急死我了。”

    “让我想一下啊!这就是我家驸马作的词,他那天的声音又小,我能记住这些,已经不错了。”小奴着急的回应着,这些人越催,她就越着急。

    杨黎已经等不及了,连忙叫来一个下人,对他道:“快,吩咐下去,给我去找驸马,把驸马找回来。”

    “哈哈,千古名词,千古名词啊!”杨黎口中还在说着,然后兴奋的大笑,就好像是他作的一样。

    赵寒烟平静的坐着,只是脸上逐渐露出莞尔的微笑。

    过了一会之后,下人把张翔和苏芊若都带了回来。

    原本张翔和苏芊若在湖边一边赏月一边说着故事,正尽兴呢,听到杨府下人说,杨黎叫他回去,他也便只好回来了。

    刚刚进到阁楼,看到所有人看他的神情,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了?”

    “转什么?转什么?”然后,听到的却是令他觉得莫名其妙的问话。

    小奴朝他跑了过来:“驸马,我把你作的那首词给他们念了,就是那首明月几时有?但是我忘记下半首了,你快作给他们听。”

    呃…

    张翔挠了下脑袋,原来如此啊!

    那可是苏东坡的千古第一中秋名词,怪不得这些人这么激动。

    杨黎走了过来,对他深深施了一礼:“张兄,你所作这首词,光是这上阙,便已是前无古人的千古名句,还请把下阙赐教一下。”

    张翔轻轻吸了一口气,朗声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下阙念完后,所有人都静默的喃喃自语着,沉浸到了这首词的意境中。

    特别是这最后两句,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杨黎也把上阙和这下阙结合起来,他叹息道:“好词啊,好词,这下阙一出,千古名词唱响,所有的中秋诗词都将毫无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