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骊山北望,远方的山岗上隐约有人烟喧嚣。

    “那就是陛下的陵墓?”明夷指着那里问道。

    “是。”赢政说道。

    从他十三岁登基,就开始就动手修建的陵墓,最多时发动了七十万人,如果将来长生不成,那陵墓就会是他在地下的居所。

    见姬明夷总往那里张望,赢政问道“你对朕的陵墓感兴趣?”

    明夷想了想,坦然承认了。

    “自然感兴趣,谁让陛下的陵墓规模盛大、此后千古未有!”明夷笑道。

    那可是随随便便挖个陪葬的陶俑,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

    千古未有!

    赢政一听此话心情大好,广袖一挥,傲然说道“过几年带你去看。”

    现在那里才刚刚开工几年,不过是几个土坑罢了,什么气势也没有,等过几年有些规模再说。

    明夷突然又想起关于秦始皇的一则传闻,说道“说起骊山,我从前还听说过关于陛下的一则传闻……陛下?”

    赢政沉思一下,然后谨慎地问道“那传言里的朕,是何种形象?”

    “不大好。”明夷说道。

    “既如此,那则传闻必然是污蔑!”赢政笃定的说道。

    明夷“……”好生自信!

    明夷微微一笑,不在多言。

    片刻之后,嬴政按耐不住好奇心,声音平淡的开口道“虽是污蔑,但拿来当笑话听也可以。”

    “但陛下听了,心情定然不会好。”明夷说道。

    “无妨,朕不发怒便是。”赢政淡淡说道。

    “那我便说了,传说陛下你在骊山游览风光时,遇见一位神女,你看她美貌过人,就起了好色之心想要调戏她……”

    赢政不知想到了什么,心不在焉的走神了一下。

    “……被这样对待,那神女盛怒之下,就朝陛下脸上唾了一口,让陛下长了一身烂疮,后来洗了温泉才好起来。”明夷说道。

    听完之后,嬴政沉默数息,很淡定的表示自己知道了。

    “陛下不发怒?”明夷奇道。

    赢政微微不悦,傲然说道“难道在你眼里,朕连这点定力也没有?”

    况且一而怒,再而衰,三而竭,这种小打击,如今已经很难打击到他了。

    这种小事就要顺着说,明夷立刻表示了对他的叹服。

    回去以后,明夷就开始提笔写关于怎样治理蝗虫的计划书。

    关于怎样处理即将到来的蝗虫灾害,在脑子里把历史书反反复复回忆,明夷终于想出了几条历史上证明可行的计策。

    坐在铺着华贵丝绸的案几前,明夷用毛笔沾了沾旁边砚台里的墨水,缓缓写下第一条。

    首先,是垦荒除蝗法。

    这在明代的《农政全书》上有过详细记载,蝗虫喜欢在涸泽之地生下虫卵,然后在第二年孵化。

    根据秦国第一年只有饥荒,第二年才会爆发其他灾害来看,干旱应该不仅仅造成了饥荒,还间接导致了大部分地区被烤干失去水分,变得适宜蝗虫生卵。

    所以今年冬天要组织秦国的农人出去消灭虫卵,消灭以后为了防止蝗虫以顽强的生命力死灰复燃,在再偷偷诞下虫卵,还要在那些涸泽之地上种植文豆。

    明夷用朱砂把文豆两个字重点圈出来。

    文豆即是绿豆,是少数蝗虫不吃的植物,堪称备荒口粮!

    其次,就是蝗灾降临时的灭杀了。

    用人力举着细网在天空捕捉蝗虫、或者是汉代晋代的壕堑掩埋,这两种方法都效率不高,明夷将重点关注在了篝火诱杀上。

    其实用火焰烧死蝗虫的方法在这个时代就有了,《诗经》里记载的“秉被蟊贼、以付炎火”就是形容火烧蝗虫。

    只不过这个办法真正科学的成熟起来,还是在唐代,明夷在丝绸上写下要点。

    吸引蝗虫的篝火需要在天黑点燃,而且在蝗虫密集的地方要分路设灯,然后再趁机扑杀……

    最后,就是秦国官方、或者说嬴政的应对了。

    治国方面明夷真的不熟,沉思良久,才小心翼翼的提下一条建议——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斗受钱受粮。

    这招说白了就是以工代赈,让农民去捉虫子,然后再拿着蝗虫去跟政府换钱换粮,汉平帝就如此做过。

    终于修修改改的写好以后,明夷把这卷丝绸文书拿去给赢政看。

    赢政最初只是随意瞄一眼,看过开头几行之后,就坐直了脊背,看着内容彻底陷入沉思。

    这几条办法都是妙计,而且每一条后面都计策这样做的原因和实行要点,堪称有理有据。

    “怎么样?”明夷问道。

    “不错,是可行之策。”赢政平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