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新工地开工第一天,王志毅闹的落闸事件,被安平死死的压住了。

    第二天,王志毅学乖了,没有再找事儿,老老实实的干了一天活,让安平省心不少。

    第三天,王平如约又送来一批工人。

    见到这些新来的工人,安平总算是明白了王平之前说的“别管我从那里找人”是什么意思了。这些人总共有十几个,却分成几堆儿扎一起,显然来源不是一处。

    王平把安平叫到一边,向其说明:“时间太紧,这些人是我东拼西凑的,有小包工队的,有劳务市场的,小包工队的人没问题,虽然是来自好几个队,但都是熟练工。我担心是那四个劳务市场找的瓦工,这些人都是老油条,偷奸耍滑是家常便饭,不过要是能收拾住的话,个个也都是好手。”

    王平说着,目光就往那些人所在方向望过去。

    安平也循着王平的目光望过去,见在那些人中,有四个人自成一堆儿,离得别人尤为远一些。

    这四个人看上去年纪大小不尽相同,大概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聚在一堆儿,一边相互低声嘀嘀咕咕,一边眼珠子俱都滴溜溜乱转四处瞟,一个个看着就精似鬼,没一个省油的灯。

    此时,他们见领头的人看过来,也都迎着目光回望。

    王平见他们已经注意到这边,便领着安平走了过去。

    四人中,一个年岁最大的上前了一步,看来是这几个人临时推选的头儿了。

    劳务市场的工人,一般都是散接活,没有固定队,每次多人接到同一个活儿,就会推选出一个临时代表来和用工方交涉。

    这四人推选出来这人大约四十来岁,手上布满老茧,满脸风霜,只有一双眼睛格外灵活,就像是装了轴承抹了黄油一般转个不停,有点儿贼眉鼠眼的味道。

    王平就给双方介绍,先把安平介绍给对方:“老白,这是咱们这边工地的队长安平,以后就由他来安排你们干活儿。”然后又给安平介绍,“这个是老白,他们瓦工该干什么,你交待给他就行,他们的工资是每天一结,我会告诉二秋按时给他们,你不用管,只管看好他们完成每天的工作量就行。”

    安平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好,我知道了。”

    老白却说道:“王头儿,咱们是先给钱后干活儿,到那里都一样。”

    安平第一次和劳务市场的人接触,不明白里面的道道,没说话,只等着看王平怎么说。

    王平说道:“钱不是问题,但你们也得先干干活儿让我看看,只要活儿没问题,钱马上就付。”

    老白摇头不干,说道:“这种事儿我们见多了,说的都挺好,可只要我们一干活儿,老板把钱一压,就说话不算数了,到那时候我们能怎么办,还不是吃哑巴亏。”

    安平见双方各执一词,一时争竞不下,便向王平请示:“头儿,你们慢慢商量,我先去把别人安排好,等你们商量出结果再告诉我就行了。”

    王平同意了。

    新来的人,除了那四个瓦工外,还有十二个。安平把他们分成了两组,分别让王二秋和陈小江当组长带领,各小包队原成员没有打散,仍然尽量安排在一块,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在一起干活儿,相互间的配合比较默契,可以尽快适应现场工作。至于原小包队成员不打散带来的小团体问题,安排并不惧怕。不管他们在下面搞什么动作,安平只要成绩,只要有成绩,一切睁只眼闭只眼,要是没成绩,那就说啥都没用,服从指挥,及时改正的,既往不咎,若是耍横不服的,直接扣工,还不服想打架?好的,奉陪!

    安平原打算除了让陈小江带一组外,另一组让陈超带的,后来想了想,还是决定让王二秋带,而且把陈超也放到了王二秋组。

    王二秋知道安平安排陈超到他这组是为了牵制王志毅,不禁对安平的心计佩服有加,果然多读过几年书的人做事和一般人就是不一样。要是他处在安平的位置上,在安排组长的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自己人,比如王志毅,以免大权旁落,绝对不会像安平一样舍弃他的发小陈超,而安排了自己。但是安平这样毫不徇私又考虑周到的做法,又让他觉得肩头责任沉重,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信任。

    安平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人事安排,就让王二秋暗自鼓起了奋勇,准备尽全力大干一场,以报其知遇之恩。同时,王二秋也在暗中嘱咐王志毅千万不要再惹麻烦,别打叔叔这张老脸。

    这边,人事安排已就,陈小江和王二秋各自把人员带开干活儿,一时间施工声喧嚣起来,有人继续用风镐破拆地面,有人在清理渣土,有人用小推车将清理出来的渣土推到后面去……

    那边,王平和老白也终于商量出了结果,一起来找安平。

    安平不问他们具体的决定,只要知道四个瓦工干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