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马车晃晃悠悠往城外走,车里头白嫣然和母亲齐氏说着话,邹妈妈仍是沉默寡言。

    素心倒是个喜欢说笑的,但一边是邹妈妈,一边是舒月,也只得悻悻坐着。好在安华寺虽不算近,亦算不得路途遥远,这会儿去的早,午膳后也就回来了。

    舒月心里头装着算计,一路上也是沉默不语,只目光时不时瞟过外头赶车的大生,让大生感觉如芒在背。

    他一时没看清脚下的路,车轱辘碾上一块石墩,马车猛地颠簸起来,将车里的众人惊了一跳。

    好在王妃不是个计较的主子,否则一顿好骂是少不了的。大生再不敢胡思乱想,先将其他糟心事抛之脑后,专心驾车往安华山去。

    车里头,齐氏年纪大了,被吓了一跳捂着胸口直拍。白嫣然若有所思的目光从大生身上收回来,对齐氏道:“前两日下了雨,路上不好赶车,好在没一会儿就该到了。”

    齐氏点头,拍拍女儿的手道:“这安华寺虽说远了些,但听说最是灵验,去一趟也是值得。

    你祖母眼看着一日日昏睡不醒的,两个姨娘又都快生了,我这心里总是不安稳,总觉得要出什么事,所以想着来庙里拜拜求个心安。”

    说着她欲言又止,看了眼车里的其他人,又将话咽了回去。

    马车驶上安华山的山道就慢了起来,行至半山腰彻底停了下来。此处正是安华寺脚下,已经遥遥可见两扇大开的庙门。

    所谓安华山原没有山名,只是京城郊外一座荒山。后来山上建了安华寺,香客络绎不绝,此山便被称为安华山了。

    安华寺正是建在半山腰处,只是山道只能通到此处,再往上是九十九阶台阶,一直通到安华寺大门,只能亲自走上去。

    一群女眷准备上台阶进寺庙,只留大生看管车马。临走之前舒月特地给大生使了个眼色,大生低着头只当没看见,指尖微微发颤。

    九十九阶台阶不是好走的,便是素心和朱玲这等素日做活的丫头都得走走停停,更不提舒月了,简直是气喘如牛。

    邹妈妈和齐氏年岁都大了,更是互相搀扶着走在最后。唯有白嫣然最是从容淡定,一步一步不疾不徐,淡然自若。

    倒不是白嫣然身子有多强健,只是她心中一片宁静。定下心来一步步踩上去,也不去想来路归处,反而走的没有那么艰难。

    这九十九阶大约就是这个用意,从凡尘俗世走到红尘之外,远离繁华喧嚣,耳边只余虫鸣鸟啼,渐渐褪去功利焦躁。

    这台阶走了能有半个时辰,一行五人才全部站在安华寺门前。她们这还不算慢的,更有那一走一歇的。到了这里高官权贵也好,平民百姓也罢,都是一样的,这大约就是所谓的众生平等。

    已是深秋,站在庙前的众人却都是浑身大汗,待匀过气来只觉神清气爽。

    进了院子便有沙弥引路,往来香客不少,看来这九十九阶台阶也挡不住求神拜佛之心,大都是与齐氏一般求个心安。

    邹妈妈和两个丫头留在门外,白嫣然与齐氏跪在大殿蒲团上参拜上香。

    袅袅香烟沁入肺腑,白嫣然有些头晕脑胀,迷蒙间好似有人一直在耳边说着什么。

    猛地回过神来睁开眼睛,齐氏正与她说话,手中的香不知何时已经插在了香炉中,竟是不知何时而为,只觉背后一凉。

    被母亲拉着去找主持大师看面相,主持大师须眉白发,已逾百岁高龄,眼神如古井幽深无波,神色温和沉静,让人不自觉便放松了心神。

    白嫣然一早便知道,齐氏让自己一同前来是另作打算。此刻果真听她问起大师自己的子孙缘,白嫣然也无端紧张起来。

    前世自己死的早,季凌云府中虽有一个正妃三个姨娘,却是并无所出。如今大婚数月,也不怪齐氏有些坐不住,怕是皇后娘娘那里也是着急的。

    大师和蔼道:“两位施主不必急,好事多磨,不妨再等一等。”

    白嫣然心中一紧,那大师却摆摆手不肯再说。齐氏听得心中不安,又说要去替她再拜一拜,白嫣然劝不住,只得随她去了。

    原想在院中等一等,却见素心有些心不在焉。

    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便见后院一株参天大树上挂满了红绸带,女眷们络绎不绝从后门进出,皆是面色娇羞掩唇说笑。

    白嫣然了然,故意道:“这么热闹,咱们也去看看。”

    舒月方才说是去方便,一直未归,此刻两人到了近前才发现她也正在往树枝上系红绸带。

    都说绸带系的越高越好,舒月踮起脚尖努力往高了系,却是贪心不足,总想更高一些,才磨蹭到了现在。看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