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993年,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放住房债券等,在宏观经济过热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直接催生了第一轮房地产投资泡沫。」

    「到了1998年,房地产行业的生死存亡之际,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破产等困局。为此,一系列刺激需求的政策,诸如降低贷款利率、降低部分税收等政策的实施,促使房地产又一轮新的增长开始爆发。」

    「2003年后,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其黄金时期,大量开发商进入市场,政府通过取消集体土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由于之前疯狂地拿地建楼,出现了一批库存房,供过于求。」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政府会推行一些刺激政策去库存,但短暂的回光返照之后,结局可想而知……」

    剩下的话宋禾婉没有说出来,她是重生的人,房地产行业的结局她自然是十分清楚。

    之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限购限贷,限售限价」,调控政策得到全国各地市的响应。地产的黄金时代,甚至可以说是白银时代落幕。

    只是,她如果把结局的细节也如此笃定地说的清清楚楚……若是旁人也就罢了,可面前坐着的这两位大佬怕是很难随便糊弄过去,难免引起他们怀疑。

    再退一步说,她此行遇见李立华属实已是意外收获。

    她此刻在这里侃侃而谈,大胆表想法的目的,仅仅只是希望引起这位恒川投行部老大的注意。

    她当然不指望,随便聊几句就能让李立华录用她未来入职投行部,但混个脸熟,总归是好的吧?

    宋禾婉心里想着,和大佬们的聊天,更加斟酌起字句来。

    从地产到钢铁,从煤炭到新能源,从定向回购到资产重组……这一天,李立华和宋禾婉在简家大宅里谈到了很多问题。

    简家父子在合适的时候会发表一些意见,但更多时候,他们也更想听听宋禾婉说自己的看法。

    不过,这父子二人自然是心思各异。

    简知言主要是为了衬托女友,无论是面对自己的父亲还是李总,他都希望宋禾婉在他们面前有个好印象。

    而简父则是惊讶于一个这样年纪的女生,竟然如此见识广博,具有远见卓识,,甚至开始琢磨自家的小子,是不是……有些配不上人家了?

    说到最后,李立华是颇带着为难的意思,向宋禾婉提问了一些估计她不会接触过的问题和案例。

    但令他惊讶的是,所有的提问,宋禾婉都从容不迫不慌不忙的进行了回答。

    其实有些内容,他曾经也是五里雾中,始终没有思考清楚。可今日谈完,他的脑子却如灵光乍现般的豁然开朗。

    晚上,从简家大宅离开的李立华,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他此刻似乎有些明白凌翊为什么会破天荒地去找hr要一个女实习生来自己的部门了。

    这个叫宋禾婉的小丫头,确实有些东西。

    仔细想来,在金融行业里,对周期的走势预测是每个资深的金融分析师都会做的事情,而现实所呈现出来的最终结果正可以作为金融分析师们专业能力的最有力证明。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的首席们,只要准确预测周期一次,这件事情就够他们吹好几年了。随着周期的运行,他们还可以在圈里「红」很多年,被奉为「大神」、「神明」。

    就打比方说,当今金融圈里曾被奉为「周天王」的周老,正是因为其曾经准确预测过三次周期走势,而被整个金融圈的人顶礼膜拜。

    这般惊才绝艳,精准无误的判断,也的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以至于后来周老因病早早离世,竟然还有不少人悄悄私

    下里议论,说周老那是因为泄露了天机……

    若说金融人为名,而普通人一般只为求财。若能预知周期种种,只要跟着对的方向走,进行合理的操盘,就会轻轻松松赚得盆满钵满。

    还有一部分人,甚至曾因为一次周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周老去后,圈子里一年又一年孜孜不倦做预测的人仍然是数不胜数,但能预测准确的却是寥寥。

    可李立华今日莫名的有一种奇怪的感受。

    他好像在宋禾婉身上看到了当年周天王的风采,那侃侃而谈并且气定神闲的样子实在如出一辙,还有那对未来推断的笃定神色,何其相似乃尔。

    只不过,面前的女孩实在太过年轻。两种相矛盾的气质在她身上同时体现出来的时候,实在让李立华更有种怪异的感觉。

    莫非,这是一种天生的「神棍」特质,不分年龄,都能够蛊惑人心?

    说起房地产,这行业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能真正说明白又预测对的,其实很少。

    几年前,是有一些唱空地产的分析师。

    李立华记得清楚,他有个同事笃信地产快要不行了,竟然卖掉了自家房产,租房来住。打算等到房价下跌,再买回来。

    这样一来一回的差价,便能赚上一笔。

    不曾想,几年过去了,房地产依然繁荣,这唱空的声音便是越来越少。

    而再来看先前卖掉房子的那位同事,时间久了,他竟因此患上了抑郁症,无法继续工作。后来,那人辞职了,不再与他们这些同事联系,如今更是不知去向。

    二来,中国人向来有一种「买房囤地」的思维,有了钱都会置办些房产。旧的换新的,小的换大的,一套变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