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两人的距离不近,而且姜乘柕特意找了个小角落,姜连溪只能隐约看见她低着头,神色不明。

    姜连溪恍惚中想到。

    ——原来,她是这个用意吗。

    她收回目光,转头看向皇帝,眼神坚定,大声道,“父皇,儿臣不赞成!”

    皇帝自然有注意到姜连溪看向姜乘柕,但他不知用意为何,只是皱了皱眉。

    本就没想让这些孩子能做出什么决断策略,让他们过来,也无非是来听听,以后都是要进入朝堂的。

    姜竟遥性格太过温和,着实是不适合朝堂,不适合做君王。

    虽说姜平罗的策略无非就是招安镇压,严格来说平平无奇,但以这个年纪来说,已经是不错的了,日后未必不能更上一层楼。

    皇帝面上虽然不好也不坏,但心底还是存了几分对姜平罗的满意的。

    这时姜连溪突然出声,皇帝不由得好奇。

    难道这个自幼养在普通百姓家的女儿,能有更好的建议?

    “连溪想说什么?”

    姜连溪面对皇帝淡淡的询问,不免得有些紧张,她能清晰地感觉到手指间的微微颤动,但姜连溪依然坚定道,“父皇,儿臣不赞成五弟的方法。”

    “是吗,那二姐有何高见?”贸然被打断,姜平罗压了压嘴角,看向姜连溪。

    吏部尚书顺着声音望去,众目睽睽之下,姜连溪毅然上前。

    “五弟意在镇压,可儿臣听闻此次兵乱乃是因喻州官吏不顾百姓之愿,不顾喻州地理,强以它乡之粮移喻州,强以它乡之风移喻州,致使百姓饥荒,民不聊生。”

    皇帝听着,面色也稍稍动容,缓缓坐下,眉宇间露出深思。

    “当务之急,在喻州官府,在喻州民愿!”

    姜连溪说完,皇帝不露痕迹地点点头,却被大殿上众人捕捉。

    姜乘柕被姜连溪铿锵有力的声音强行拉回来,抬眼望了望姜连溪,又望了望皇帝。

    快点结束吧……

    作为开篇炮灰,她本来连来这个剧情点的资格都没有,不过就算现在来了,也是在这走神。

    领导开会我开小差。

    姜乘柕忍住打瞌睡的念头。

    果然,只要我剧情掰的够快,女主就能上位。

    这个剧情点过后,皇帝应该就会注意到姜连溪,给姜连溪派发各种朝堂之事,帮她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么想着,姜乘柕打算再开几个小差,开到领导讲完话。

    皇帝看着姜连溪,眼底藏着几分奇怪。

    这个女儿自一户平民百姓家长大,连识字都是难得,却能有这样的见识。

    皇帝的眼睛若有似无的飘过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是先皇后家族的旁枝出身。

    所以是先皇后家的人教的吗?

    皇帝眼眸一闪,忽而一笑,“连溪如此,朕心甚慰,连溪虽常年在青州,但对喻州之事倒是了解的一清二楚啊。”

    兵部尚书心头一松。

    姜连溪觉得这话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她想了想,小心翼翼道,“儿臣对京城不甚了解,三妹细心,带儿臣了解京城各处,偶然听到些坊间之语罢了,只愿替父皇分忧。”

    三妹?

    皇帝挑眉,眼神落在姜乘柕身上,几位大臣也随之向后看去,这才发现角落里的三帝姬。

    “乘柕的确心性纯良。”皇帝点了点头,难得的附和道,却又给姜乘柕出了个难题,“那乘柕以为,连溪说的对,还是平罗说的对呢?”

    姜乘柕再次被人从走神中拉回,她身子微微一僵。

    她莫名有种开小差被班主任点名的感觉。

    姜乘柕在心底叹气:怎么还有我的事!

    她微微抬起头,鸦羽般的睫毛颤动,目光如深潭般幽邃,眼底却存留着一股冷漠与傲然,面色却平静如水,即便是皇帝的突然出声,也未能使这一池水荡起波澜。

    姜乘柕很少出府,也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相貌。

    户部尚书望上那双眼睛不由得低了低头,等到反应过来,内心升起一股莫名的悸动。

    这位三殿下,美则美,却和其他几位殿下不一样,那种令人下意识低头臣服的气息……

    她或许才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而且宁妃母族,三帝姬的曾祖母,昔日在京也有着赫赫威名,直到现在退居云城,也依然掌握着一支军队。

    户部尚书心头越来越热,对姜乘柕的回答也更为好奇。

    兵部尚书眉眼跳动,内心忽而有些感慨。

    不愧是那位老将军的后人。

    若是她一早在京,恐怕他也不会选择五殿下了。

    在场的几位大臣心思各异,但无一例外的认为。

    ——这位帝姬,不简单。

    姜乘柕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她只是熬夜之后太困了,所以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姜乘柕内心很平静,虽然这姜平罗和姜连溪说话,她一个人的也没听,但是她会万能公式。

    只见姜乘柕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儿臣以为……”

    视线汇聚在姜乘柕的身上。

    “二姐与五弟,皆言之有理。”

    姜乘柕:你们说的都对。

    虽然姜乘柕很支持女主,但是她也希望姜平罗一派不要因为这事搞她。

    原书中的惠妃可是为了儿子能上位,不择手段,联合姜平罗一派的人,铲除了不少异己。

    不久以后,皇帝还会有个儿子,这个孩子出身不高,但天生聪慧,堪称七窍玲珑心,比姜平罗还要聪明,皇帝喜欢的不得了,甚至带着去见了好多个重臣。

    后来,那个小皇子突然暴毙,那时女主已经回京已久,在皇帝的暗示下,女主担下了这件无人愿意接手的案子。

    并在最后纠出了惠妃,重击了姜平罗一派。

    所以说,一碗水端平是最好的办法。

    “哈哈哈哈哈。”皇帝大笑起来,气氛似乎有所缓和,但皇帝又突然停住,眼睛微微眯起,朝姜乘柕遥遥问道,“那如果朕……硬要你选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