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母亲!母亲!!……”陶月璃无助地呼喊了几声,可陶夫人离开的脚步丝毫没有停顿。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要这么做?陶月璃不明白。

    猜测或许母亲是因她不愿代嫁,才限制了她的自由,便冲门外的人喊道:“去告诉夫人,我答应了,她说的事我都答应!快放我出去!”

    此刻和祖母相比,对于陶月璃来说好似一切都不重要了。

    从小到大,每次她受委屈的时候,是祖母陪伴她、安慰她、逗她开心。

    每次她因父母更偏心妹妹而伤心难过时,是祖母用行动告诉她——在祖母这里永远是她获得祖母更多的偏爱。

    每次她因莫名的理由被父母责罚时,总是祖母将她解救。

    就连这陶府的管家权,都是祖母力排众议直接传到了她手里,而不是传给一向不顾她意见的母亲陶夫人手中。

    ……

    对陶月璃来说,祖母是她人生最大的依靠。若是没有祖母,她真的不知道自己会长成什么样子,甚至能不能活到现在都难说。

    她的祖母哟,她那么好的祖母,要是……她半点不敢想自己会怎么样,此刻的她只求母亲尽快将自己放出去好去请御医。

    哪怕不放她出去也可以,只求母亲现在就让人去请御医。

    但望着紧锁的花栅门,陶月璃心中焦急,她觉得自己总应该做些什么。

    门外守门的两个仆妇是陶月璃认识的,可以说是从小看着陶月璃长大的府中老人。

    “张婶,李姨,”陶月璃目光诚恳地分别望向两人,“求你们放我出去,现今祖母病重,我只想去看看她现在如何了。”

    话音未落,陶月璃眼中失控的眼泪再次落了下来,她实在抑制不住对祖母的担忧。

    “只要你们放我出去,来日我必有厚报。”陶月璃声音有些沙哑,却也让人听着更多了几分信服和心疼。

    那仆妇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犹豫。

    以她们对陶月璃这位大小姐的了解,她说的这份厚报,必是一份不轻的礼,因此两人都很是心动。

    但想到大小姐不日就要嫁出府去,往后这陶府还是陶夫人当家,对陶夫人的畏惧,让两人按捺住了心动。

    这二人虽一句话都没说,陶月璃也从二人的反应中明白了一切,且她本也无意与人为难。

    陶月璃抬手从头上拔下一支玉簪,递给明显顾忌更少的李姓仆妇:“李姨,不需你们放我出去,只求你们看在往日看着我长大的情分上,帮我去给我母亲传句话,就说我知道错了,我都听她的。”

    那李姓仆妇至今未成过家,父母亲人也早已过世,相对那有一大家子人的张姓仆妇来说,便没有家人给陶夫人拿捏,对陶夫人的顾忌也就小些。因此听陶月璃只是让她传话,而不是把其放出去,当下就干脆接下了那支玉簪。

    不过那李氏也会做人,先将玉簪塞到了张氏手里:“簪子你先保管,我去通知夫人。”

    显而易见是愿意和张氏同分这支簪子的好处,而这也让张氏没了阻止的理由。

    陶月璃对李氏的做法不置可否,她不关心这好处到了谁手里,只想这好处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让她能离开这院子陪在祖母身边。

    她看着李氏迅速远去的背影,只觉得一颗心都紧紧提着。

    好在李氏没让陶月璃失望,很快带回了让陶月璃去老夫人院子的话。

    急于知道御医有没有请的陶月璃,直接快速朝祖母的院子而去。

    待陶月璃气喘吁吁到了祖母的院子,就见母亲一脸淡定地坐在外间喝茶。

    看到陶月璃进来,抬了抬眼:“你来了便去劝劝你祖母吧,你不想嫁去王府,你祖母放心不下,不愿意叫御医呢。”

    陶月璃的第一反应是祖母已经知道了代嫁的事,同时反应过来,以祖母的性子,知道代嫁之事是一定不会同意陶月璃嫁去王府的。

    更何谈因她不愿嫁去王府,祖母拒绝叫御医呢?

    这分明只是母亲用来威胁她的借口,也明摆着是怕不孝的名头传出去,把锅往她身上推罢了。

    届时祖母真有个好歹,不孝的也只有陶月璃这个孙女,陶夫人这个做母亲的,至多落个治家不严的罪过。

    想到这,陶月璃不敢相信母亲竟以祖母的性命威胁她,眼睛不由一酸,但她此刻也顾不上多说什么,只匆匆点头便往内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