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烨烁国 5年

相传烨烁国皇帝是个年轻的开国皇帝,即位五年就帮四散的百姓安家立业,修生养息。

可是好景不长,皇上病重的消息早已传遍整个京城,甚至几个临近的州府也已知晓。

百姓也相继担心起来,自己的好日子还没过上两天,皇上就病重了,况且皇上还无子嗣,朝堂的纷争不知又会给小老百姓带来什么灾难。

所以最近郊外的碧陈寺格外兴旺,人们只能通过烧香拜佛的形式进行祈祷。

碧陈寺香火旺盛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前两年突发大洪水,地里的什么秧苗都覆没,颗粒无收,可就碧陈寺附近的几处土地没有遭受其害,反而吸收了这不尽人意的雨水长得过分的好,于是那年只有碧陈寺附近的土地有了收成,其中这个寺庙收成最多。

世间盛传这座寺庙是得了佛祖菩萨庇佑,后来这住持和附近百姓不但没有私自囤货,反而拿出大部分收成进行赈灾。这事传到了当今圣上耳朵里,就封碧陈寺为国寺,誉有“救世济民”的美称。

碧陈寺内,人满为患,每位香客脸上都写着焦虑和忧愁,虽然担心的是皇上的身体,可能更多的担心是关系未来自身的朝政。

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局面,又要面临四分五散,这当然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每个人似乎都有一肚子的牢骚与埋怨,可这寺院内却几乎无人谈论,只有敲钟声,火苗扑腾声,走路声,念经的禅语声。

烨烁国国法家规严苛,皇上也是用这一套冰冷无情的规矩才得以让这个国家兴盛而立。

人处于市,不得喧谈国事,妄揣圣意,这也是国法其一。

尽管如此,每个人都知道皇上这般铁腕手段,但大家这些年也感受到烨烁国的变化,都臣服于此。

此时寺院中的一香客叫住了从禅房走出来的住持,打破了每个人的沉思,所有人望向住持和那个人,那人问道:

“住持可否向我等平头百姓透露一二那红墙(皇宫)里的事,也好让我们放宽了心啊。如今局势动荡,百姓们怕是伤不起啊。”

住持合掌作揖:

“施主不必心急,凡事之大小,皆有定论,万物有其法则,可是你我能掌控的?你且聊表诚意,我佛慈悲定会善加待人。”

说罢便离开了。

金銮殿内

烛光熄灭了不少,烛台上残留的蜡灰凉透了一半,四周门窗紧闭,透进来的光也照不到乌金和叶边的帷幔上,只得在屋里的大理石地上露出窗框的倒影。

床边有两小婢女,乖巧温顺的低头而立,床边的纱帐拖延到地上,屋内安静的让人不敢呼吸,仿佛一个呼吸都能打扰到纱帐内那个静谧安睡的男子。

门外突然聒噪了起来,像是哪位娘娘想来请安,被门口侍卫拦了下来,两人争嚷不休。

屋内这两侍女一个叫妙松,一个叫查衫,她俩眼神传意,最后妙松走到门口,见来人是南荣娘娘,便有种不好的预感。

“婢女给南荣娘娘请安,皇上服下汤药已经睡下了,此时不便打扰,您还是请回吧。”

妙松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