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为沈默施针的老者轻抚下巴上的白须,语气悠悠道。

    “些许虚名,不足挂齿,老朽正是孙思邈。”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存在争议,也有传言说其581年生人。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录,终于完成了《千金要方》。

    唐初,孙思邈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屋内这十几名医师在孙思邈亲口承认其身份后,看向孙思邈的眼神更加炽烈。

    沈大富和苏珍珍,此时可没心思去看孙思邈这老家伙,两眼都直勾勾盯着躺在床上的沈默。

    经过孙思邈施针,沈默脸上略显红润,气息也平和了许多。

    正在沈大富和苏珍珍心安时,突然,沈默脸色转变,从口部流出一堆褐红色血液。

    惊的沈大富和苏珍珍急忙转过身来看向孙思邈。

    “‘孙道长’,您看,默儿这是怎么了,怎么还吐血了。”

    (孙思邈不仅是出名的的医师,还是道家子弟。)

    孙思邈上前伸手又为沈默把了把脉,神色淡然的冲沈大富说道。

    “沈居士,莫要担忧,令子所吐出的这些乃是深藏肺腑的瘀血,之前生机微弱,正是被这些瘀血所阻。

    吐出这些瘀血后,被阻气息得以顺通,已无大碍,现在只需服下汤药,静养两日左右就可苏醒。筆趣庫

    只是此次受创过重,大伤元气,短期之内不能再行重事,休养两月左右才可恢复正常。”

    听到孙思邈说沈默无碍,沈大富和苏珍珍激动的热泪盈眶。

    沈大富拉着苏珍珍直接跪在了孙思邈面前,感激道。

    “多谢孙道长将小儿救还,我沈家暂遭此难,无以为报。

    待某重整家门后,定会为孙道长立生祠,塑金身,以报孙道长恩德。”

    孙思邈方才正在思索,如何为沈默滋养身体的药方,沈大富和苏珍珍这一跪让孙思邈措不及防。

    伸手将两人搀起。

    “沈居士无需多礼,贫道只是略尽微能。

    现在请沈居士为贫道准备笔墨纸砚,贫道开出药方,为令子服用两日即可苏醒。”

    沈大富和苏珍珍立马吩咐旁人去准备笔墨纸砚,沈大富怀抱早已哭的不成样的苏珍珍安慰道。

    “娘子,没听孙道长说吗,默儿已经无碍了。”

    边安慰边为苏珍珍抹去眼角的泪水,看的周围人都泪流满面。

    孙思邈大手一挥,在纸上挥毫泼墨,留下药方后,就出门返回洛阳宫。

    沈大富和苏珍珍先命人照方熬药,然后苏珍珍就围坐在床前,眼睛死死盯着仍旧昏迷的沈默。

    沈大富则是出去处理事宜,沈家出了这么大的事,匪徒闯入时,为护卫他而惨死的侍卫仆役,不在少数。

    这些人可都是沈家的功臣,不敢怠慢。

    下令今日为抵挡匪徒惨死的侍卫仆役厚葬,子孙三代的婚丧嫁娶皆由沈家承担。

    只要沈家还存一日,定不会少了他们的香火。

    ……

    ……

    沈默和李若影都还在昏迷之中,虽然很快就会苏醒。

    可是此事在洛阳城中,那可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道宗从朝会离开后直奔沈府,探望过沈大富和苏珍珍。

    得知李若影和沈默并无生命之忧,留下两大车滋养补品后就出门而去。

    江夏王的准婿和爱女出此恶事,李道宗怎么会善罢甘休。

    命人前往大理寺提审那抓到的匪徒。

    虽然不曾审出与其勾结之人是谁,但也知道了这些匪徒来自梧凤山。

    李道宗领兵打仗多年,自家受了这么大委屈,肯定要报复回来。

    向洛阳宫送去口信,要为爱女复仇,没过一会儿,李世民就同意了。

    正在李道宗点齐兵马时,程处嗣,牛师赞和秦怀玉等人也带着家将来到李道宗军前。

    各个都是将门子弟,在长安从来只有他们欺负人的事,哪有被外人打上家门的情况。

    (除了李若影,当然,李若影也是长安人,算不得外人。)

    这几日他们与沈默相谈甚欢,早已把沈默当成自家兄弟,而今沈默被打的昏迷不醒。

    义字当先的众人肯定要帮其复仇。

    李道宗点齐一千人马,再加上程处嗣等人带来的家将,足有一千四百多人,浩浩荡荡的就朝梧凤山杀去。

    梧凤山下那老匪,还不知洛阳城中发生的事,此刻正命人将那丝绸运往山上。

    心想沈家不过是一介商贾,还能做何反抗,只要‘六子’他们出手快,现在已经得手了吧。

    这笔买卖做的可真是容易,至于沈家曾给他们先祖的恩惠,早已被老匪抛在脑后。

    现在最重要的是将这宝贵的丝绸送到山上,等待日后再寻机会出手换成粮食或银子。

    说着丝绸,说着丝绸,老匪就是一肚子气,上前一脚踹在一个搬运丝绸的小喽啰身上。

    “狗东西,毛手毛脚的,这丝绸可比你这条小命珍贵,别弄脏了。”

    正在老匪监督喽啰们运丝绸时,一个身上沾满血迹的小匪跑了过来,嘴中还大声喊道。

    “当家的,当家的,不好了,洛阳城那笔买卖做成了,但是弟兄们都折在里面。

    现在朝廷大怒,派了一千多大军前来围剿我们。”

    老匪一听也慌了神,一千多大军,围剿。

    丝绸再珍贵,也没自己的小命重要不是,立刻吩咐手下这些喽啰放弃丝绸,退到山上避难。

    至于山下村里这些家眷,自己命都快保不住了,那还管得了这么多。

    等保下小命后,女人可以再抢,孩子可以再生。

    老匪带着小喽啰们退到了山上,而李道宗率领的大军也到了这梧凤山脚下的村庄外。

    从大理寺那匪徒中审出,这村庄内的人都是梧凤山山匪的家眷,李道宗毫不留情的下令。

    无论男女老幼,敢于反抗者斩。

    军队往往是最凶狠的暴徒,闯进村内,从一个个房间内搜出老老少少的匪徒妇孺。

    敢于反抗的早已命归黄泉,从这些妇孺口中得知那老匪已逃到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