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江麓机械厂,总会计师办公室。王盛茂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面,办公桌前面坐着财务处的正副处长,还有两个关键科室的科长。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计师都要开个小会,把厂委会的一些要求,传达给这些人。基本就是厂委会给今年定个基调,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多少,亏损多少。然后在最后两个月,各单位有时要突击花钱,有时需要压缩开支。这几个人则居中调节,最后让账目和盈亏目标一致。

  “今天,刚开完厂务会。目前看来,工厂的效益不错,会有一些盈利。”王盛茂今天心情不错。前两年,效益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巴地。他这个总会计师,总是想办法省钱。今年因为出口步兵战车的原因,厂里终于有点盈余了。不过,还是要为明年做些准备,要尽量把钱留在厂里,而不是当利润上缴。

  面前的几个人笑了笑,没说话。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是早已知道的秘密。毕竟,资金的流入流出,都是他们操作的,给厂委会的报告,也是他们准备的。

  “马上又要到年底了,又要准备年终报表了,还要上交利润。”说道这里,王盛茂停了下来,看了看财务处的李处长。

  李处长五十来岁,比王盛茂还要大好几岁。80年代初,在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浪潮中,王盛茂被提拔为科长。而他当了王盛茂的副手。一直以来,两人配合还是比较愉快。

  “那今年要盈利多少?厂里是个什么章程?”李处长问到。

  “盈利,但不能超过两百万。”王盛茂看着面前的几个人,直接说道。

  几人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这是提要求、摊开支的时候了。

  “前两年,工厂都是在亏损线上下浮动,很多要花钱的报告都被我压下来了。医院要添设备,房产科要建新房,这都是正当要求。大概要支出两百多万。”李处长心里合计了一下,开口说道。

  “恩,这个可以批。还有,把一些积压的医疗费用也给报销了。”王盛茂说道。

  “这两年积压的医疗费也有五十多万了。一次性报销,可能解决不少人的问题。尤其是我们这些老工人和退休工人。”听到可以报销积压的医疗费,姚副处长首先说话了。

  姚副处长比李处长年纪更大,是江麓建厂时的老人。在当时的财务科,现在的财务处工作了三十多年。看他快到退休年龄了,厂里把他提拔到副处,作为辛苦多年的报酬。

  不仅是姚副处长,其他三个人也都笑了。大家都在江麓生活了二三十年了,每个人都有亲朋好友。其中总有人要报销医疗费用的。前两年效益不好,应该报销的医疗费也拖欠了不少。作为管钱部门的头头,他们不时就被人求到头上。现在能一次性解决前几年的积压,对所有人都是个好消息。

  “我们同时在开发两种变型车,这个研发费用是不是也要提前准备好?要是明年资金紧张,也不会影响开发进度。”一个也姓李的科长说道。

  ”技术处的人还真是积极啊。那就再拨五十万给技术处,做为研发费用。“

  “今年清理三角债,一些抵账的东西,车辆、木材、钢材,是按计划价,还是按市场价,这中间的价格相差一两倍。”负责成本的赵科长也说话了。

  王盛茂心里计算了一下,觉得差不多了,说“那好,大家就按这个目标准备吧。”

  正说着话,王盛茂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李处长看到王盛茂电话响了,事情又基本说完了,就说道:”王总,要是没有其他的事,我们就走了。“

  “嗯,今年我们是少有的盈利厂矿,账要做扎实,说不定就有总公司的人来审计。”王盛茂叮嘱道。

  *

  “喂,王盛茂,哪位?”王盛茂接起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