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王诺岳被胖老文揪到年级组办公室,又和曾主任侃了一通高考改革可能的方向,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潜在影响。然后又回到教室和同学们厮混,扮演志愿咨询、专业前景分析、高校远景展望的专家。直到傍晚,才和柳子邵一起离开学校。他们需要回家仔细的估分,然后看高校的介绍,再和家人反复商量,最后在三天内填好志愿,交给学校。

  对于王诺岳填报魔都交大,他们家早已经同意。虽然呼吸道过敏阻止了王诺岳去读TOP2的水木和燕大,这让王盛茂和陈凤华觉得有点可惜,但魔都交大也是排名前十的学校了,地方也好。

  对王诺岳改主意想读计算机专业,王盛茂和陈凤也同意了,虽然这破灭了他们心里“科学家王诺岳”的梦想。不过八四年那句经典语录“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和随后的“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的宣传,让他们对计算机专业也充满了兴趣。

  尤其现在,由于资源的稀缺,江麓的计算机机房都安装了空调。这样的工作环境,让每天待在车间的陈凤华羡慕不已。她觉得儿子毕业后,每天在空调房里工作,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虽然填报志愿的事情王诺岳已经和家里取得了一致,不过今晚他想说的问题,他却没有任何把握。因为,他想说的是开公司的事情,是赚钱的事。也就是说,他选择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经商,是“士农工商”中的商。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是《论语·子张》里的一句话。一句让华国两千多年来的读书人奉为圭臬的话。一句导致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选拔制度的话。即使是今天的高考制度,大学毕业就是干部的制度,也多少受了这句话的影响。

  正是“学而优则仕”,支持着王盛茂在那饿肚子的三年,仍然坚持读书,而不是和其他人一样,溜回农村老家找吃的。也正是“仕而优则学”,让他工作后也坚持提高自己。所以在改革开放后,才能靠专业知识和能力,一路顺风顺水的升官。

  王诺岳原本的志向是当科学家,当学者。在王盛茂的眼里,即使没有“学而优则仕”,但书香门第,也是非常值得夸耀的事情。但王诺岳如果想开公司,当“士农工商”中的商人,第一个障碍就是王盛茂。

  而且,如果他是自己弟弟那种中人之资,王盛茂还有可能马马虎虎睁只眼闭只眼。可王诺岳又是从小聪慧过人,被他寄托了光大门楣的希望。让他在王诺岳的未来发展方向上打马虎眼?那是不可能的。

  在高考之前,王诺岳也想试探一下王盛茂的底线。可每次刚漏出一点口风,就被王盛茂封死了。虽然王诺岳觉得自己130+的智商超过了一般人,可他严重怀疑老爸的智商比自己还高。

  想绕过王盛茂,也基本不可能。

  首先,公司是一定要开的。要是他敢以私人身份单干,赚个十万八万的没啥问题。要是再多,不说资金来往有多麻烦。有心人只要几分钱的邮票,再加上一点背后的推动,一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稳稳的就可以把王盛茂搞下去。一个实权的处级干部的位置,已经够不少人上心了。只有开了公司,账目分明,公私分明,才能不踩这个雷区。

  其次,公司要在潭城开。九月,王诺岳就要上大学了,人会去魔都,户口会变成集体户口。一个年不满十八岁的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用集体户口开公司,王诺岳想想就没有信心。只有在潭城,通过王盛茂的关系网,才可能做到这一点。

  至于晚两年,等大学毕业了再开公司,也不是不行。不过,软件行业有先手优势。虽然有些行业可以通过引进更先进的设备,采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避开先行者的失误,从而获得一种后发优势。

  可软件行业不同。由于软件产品的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忠诚度较高。在这个硬件软件都飞速发展的年代,每晚一天,其他的公司就壮大一分,他将来的路就窄了一分。

  时不我待,王诺岳握了握拳头,推开了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