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晨跑和晨读过后,就是去学校食堂吃早饭。

    而食堂当时的艰苦环境是现在的学生们所绝难预料到的。现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学校食堂,都是那么高大宽敞明亮,一排排整齐的座椅,卖菜卖饭的窗口一排,根本不用拿自己的餐具,只用学校提供的快餐盘就可以了。

    但在二十世纪九零年代中叶的东海县中,这种情景也是当时不可想象的。

    6长风这一级学生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在他入校之前,学校的平房食堂破料不堪,根本没法在里面吃饭,只得端得饭缸子在外面站着或蹲着吃。

    平时还无所谓,如果到了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惨了,外面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了,只得跑回宿舍或者教室里去吃。

    终于有好心人士联合电视台对学生的食堂情况拍了一部专题片。这部专题片自然不是宣讲食堂的各种好,而是各种差。为什么宣讲这些东西呢?

    因为那时候经济不达,各项资金都紧张,教育本来就紧张的经费有时候还经常被扫地用、被克扣,在那种情况下,是无法靠教育自身资金建设新食堂的。

    那靠什么方法?只能靠社会捐助。

    当电视专题片在县里的电视台播出时,几乎全县的人们都被感动了。尤其是其中的几个镜头,大雪纷飞的日子,那么多学生蹲在雪地里吃饭,满头满身都是飘落的雪花,让谁看了都无不动容!

    就这样,募捐的通知出来以后,全县的人们都积极捐款,终于凑足了资金,建设了一座外观看上去还比较气派的大食堂。

    盖完这座食堂后,资金就已经很紧张了,在添置了必要的厨房用品,以及墙角放学生餐具的橱柜之后,已经没有多少资金了。

    所以,大食堂从外面看就是一个大方盒子,进了里面空空当当,就是一所空房子,没有任何供就餐使用的桌椅。

    没有桌椅,那怎么就餐呢?

    办法肯定有的是了。

    那个时候,因为吃食堂的学生人多,一个人打菜吃不了太浪费,就几个人自由组合合伙,每个人交一定的菜金,然后分工负责,有人负责去买馒头,有人负责去打菜,有人负责去打开水,有人负责占摊子,这样齐备以后,大家都蹲在地上,围成一个群,吃中间几个快餐杯里的菜。

    这是大部分男生的基本做法。

    而女生也有聚在一起蹲着吃的,不过大部分都是将快餐杯放在在墙边的橱柜上,在那里站着吃。

    那个时候的菜,当然都是大锅菜了,什么水煮白菜、水煮萝卜之类的,上面看似油很多,其实菜根本不是炒的,而是煮熟的,几乎没有加什么油煮,而是在快出锅的时候,滴上几滴香油,整个锅里都看着油乎乎的。其实是只见油星,不见油味。

    更有高明的大师傅,一口大锅里只磕一个鸡蛋,保证你满锅里看着都是飘着的鸡蛋花。其技术可以和现在高校里的奇葩菜一拼了,比如桃子烧豆腐、南瓜炒猪肝、生菜炒青菜、月饼炒辣椒、西瓜炒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