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同日,四月二十七夜,武皇以大不敬罪,杀东宫旧属陈雪鸣。

    陈雪鸣抱梅而死,年二十七。

    翌日清晨,有人来静心园给慕归雨送信,形容憔悴,说是昨天陈雪鸣拜托的。慕归雨拿在手里还没打开,就有属下急来告知陈雪鸣的死讯。慕归雨这才知道,这是挚友的遗书。

    薄薄两张纸,忽有千斤重。

    她慢慢展开纸张,看清陈雪鸣遗书中的字:

    “左阿姊敬启:

    今日一别,明日不知能否再见,雪明草书几笔夹于君袍间,待你夜里归家发现,劳请阅我肺腑之言。

    孝陵一哭虽是荒唐,可我心中实在痛快。人生明途被毁,八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喘上一口人气。当然,话说的这样狠,后果我已然预料,但无惧无悔。

    我等心意既已定下,无论过八年、十年还是二十年,这一场总归要做。既然总要做,那么早晚有甚分别?至于谁来冒头更无须多言。与其诸君,不如雪鸣。

    祸之将近,难免落寞,但一想我这一去会带来什么,那一点落寞也尽为昂扬之意清扫。何况我身后的人是她,再放心不过。

    我知道,霁空必不会叫我白死,故我全无憾意。只是苦了霁空。

    想想我实在不忍心,又要将一切丢给她,她肩愈发瘦了,还能承担么?唉……她苦行日久,步履艰辛,本就勉撑前行,若再自把我这条命背上,不知要如何活下去。烦请阿姊将这话带给她,千万告诉她:我之决定,与她无干。

    八年来的一切,雪鸣明白,雪鸣甘愿。

    我走了,大江滔滔,魂与水共归去。愿此身化雨涤尘,复归瀚海,晴空霁现,又是一代海晏河清。

    不知今冬孝梅会开得怎样,待我与旧主共赏。明年清明青山再遇诸君时,烦请给我带壶酒,我要喝屠苏。

    陈雪鸣笑留。

    宣文二十四年,春。”

    随着春字阅毕,慕归雨的目光自纸上挪开,移向头顶,屋堂上应是雕梁美画,可这一刻她放眼望去,头顶满满当当堆叠的全是陈雪鸣的字。它们漂浮在空中,像水藻一样波澜摇摆。

    挚友说让人带的是两句话,可慕归雨明白,那句“化雨涤尘,复归瀚海,晴空霁现”,也是陈雪鸣说给她的。

    化雨涤尘,复归瀚海,晴空霁现……

    慕归雨茫然抬望,脑中回荡这十二字,继而回想她孝陵走时那句“我去也!”,忽然满心悲凉。

    她像一把将散的骨头堆在椅上,缓慢垂下头,开口道:“玄棋,去请殿下来。”

    -

    当子徽仪被春日阳光唤醒时,身边已没了那人身影。床上空出的位置已冷透了,唯有那股浓郁的药味还余留在被上,像在紧紧环绕着他。

    “殿下去哪了?”用早膳时他问了平康,但不出意料,平康含糊过去了。

    待用完饭,子徽仪困坐在空大冷清的殿中,不知该做些什么好。未想没多久,平康竟入殿将他唤了出去,而唤他出去的理由更令人惊讶:“皇夫殿下派人前来赐物,给公子您。”

    -

    到了府门口,子徽仪望见纷飞依仗与尚宫、文雁两人,心内尤为惊讶。

    满街都快被这仪仗队伍站满,这阵仗加上两位宫中人物,不可谓不隆重了。一时间,子徽仪竟有种受宠若惊的荒唐感觉。

    见子徽仪现身,尚宫与文雁笑颜上前,行罢礼后,将一方华丽宝盒拿上前来,当着子徽仪的面打开,随着一枚圆润美丽的东珠赫然跃入眼帘,他的双目也惊讶微圆。

    尚宫道:“皇夫殿下命奴将此珠交还与您,说,这叫‘物归原主’。”

    子徽仪震惊看着这枚熟悉的东珠,不禁问:“殿下为何把它给我?”

    尚宫奇怪反问:“公子难道不知么?”

    见子徽仪神情不解,尚宫与文雁都感意外,文雁道:“皇夫殿下为您与定安王赐婚了啊。”

    “什么?”子徽仪玉容惊愕,“可我与缙王还有婚约啊。”

    文雁当真意外:“您真的不知?早在前日皇夫殿下就已经下懿旨解除了您与缙王的婚约,为您与定安王赐婚了。”

    子徽仪大惊:“什么?!”

    文雁说:“难道殿下与丞相都没有告诉您么?”

    子徽仪巨诧,事态的发展简直出乎他意料,而更令他震惊的是皇夫的态度。皇夫居然会下懿旨强势解赐姻约?

    有什么隐隐失控了,不过两天时间,事态已发生了如此巨大转变,他连怎么收场都不知道。

    当真宫中人面,子徽仪还是敛下情绪,勉强掩饰道:“告诉了,只是这消息太惊喜,我一直未敢信。今见尚宫与宫令亲来,方才相信是真的,不免感动。”

    可当他垂眸看见手中华盒时,内心仍不免微震。赐婚……什么位份当得起皇夫亲赐的宝珠?

    隐隐猜想像尖爪挠着心,子徽仪不觉张口,压抑着情绪问出这个问题:“敢问二位,皇夫殿下赐我的是何位份?”

    文雁叹气,带些无奈又心疼的语气道:“还能是什么,殿下当然赐的是正夫之位。”

    文雁看到在听到此话后,子徽仪眼中闪过一丝分明的惊讶,带着几分喜悦的意外,像是不敢相信,他立刻低头去看手里东珠,似是确认这是不是一场梦。

    他呆呆望着手中东珠许久,才再抬起头,文雁以为他要说些高兴的话,不想他问的却是:“殿下也同意吗?”

    文雁微愣。

    殿下也同意吗?

    难道说,在他心里,这件事小殿下不可能同意吗?

    文雁暗觉不对,想起皇夫的嘱托,上前两步,有意以坚定的语气说:“迎您为正夫,是栖梧宫与定安王府的共同决定。”

    “公子也是栖梧宫与定安王府,唯一认可的正夫人选。”

    两句话有如烈风灌进肺中,激起一片疼意,难言酸涩翻涌在胸内,子徽仪艰难压抑,十指紧紧攥紧华盒,指节渐渐发白。

    这一刻他的情绪难以宣泄,千言万语,万般感怀伤涩,都化为了一句话。

    “徽仪谢皇夫殿下慈恩……”

    -

    与此同时,北皇城中,也正上演着激烈的无形交锋。

    今晨有朝会,但风临没来,慕归雨没来,风恪没来,子敏文也没来,她们都告病。被扣被押的,更是多达十数人。

    在数官缺席,两王告病的情况下,今天的朝会应当成为谢柳的主场。而今天争论的主题也将是孝陵那场荒唐至极的闹剧。

    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可偏偏生出变来。

    那个本该麻烦缠身、自顾不暇的闻人言卿,成为这场朝会最大的变故。

    她联合刘显义一齐言攻,以突至华京的孔俞口供为枪,直指尚书柳时真,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朝堂上,闻人言卿一反常态,句句犀利、字字刻薄,于堂中舌战数人,竟不落下风。先前屡显难支的刘显义今日在她的支援下,居然说出了几番像样的话,成功地将孔俞指认,先前魏泽所供账目凡她母亲刘达意之款项,尽为孔王付与柳家姻亲沈家的钱款。

    霎时满堂俱震,各方为了各自目的,或申辩或推卸或攻讦,而龙椅上的武皇,眼神则越来越阴森。

    闻人言卿其人,在今日之前,于众人心中的形象都十分可笑。www.

    忧郁,顺懦,唯唯诺诺,甚至于有丝窝囊。这种气质使得闻人言卿丧失了任何威胁性,而在这世道,失去了威胁性,便同时失去了他人的尊重。故而她的喜不值珍贵,厌也不被在意,怒更是……她怒过吗?

    但也正是她的庸庸喏喏的低姿态,使得大部分人下意识忘记了她也是一位状元,一个清流名门的后人,一个拥有才学、勇气的文人。

    勇气……这个词似乎与闻人言卿并不搭。但今日她用实际行动让人回想起,当年义无反顾辞官离京,奔赴忍山的是她;独自在外与世家周旋数年的是她;孤身到边镇打探多年,最终脱身归京的是她。

    在闻人家受高压威胁之下,准确判断出陛下意图,荐身上位,并顺手将家中两个可能阻碍她的人送去老家的人,也是她。

    都是她。

    她的外表如厚迷烟,伏低是她的伪装,在那张唯唯诺诺的皮囊下,是锋如剑刃的本相。

    今天,闻人言卿让所有人重新认识了她。

    她以毫无预兆的进攻,成功把远远旁观的柳尚书拉进了这滩泥水。局势渐渐乱了。

    -

    散朝离皇城时,她外祖母的旧识,张世美来到她车驾前,指责了她几句。闻人言卿始终静听。

    张世美冷声带斥道:“汝今日可得意了?先逆尊长,再背陛下,下一步又要刺谁,刘显义么?无知小儿,汝不知所为何义何重,不知天高地厚,不晓道义之重,更不知汝狂妄之行,究竟会致何种后果!

    上不能责,便令人责之。上不能辱,便令人辱之。汝从之斥亲,以为可解,熟不知自此,史书之上永留闻人慧遭亲斥辱,毁誉何论。”

    闻人言卿直视她,忽幽幽怪笑:“是啊……想来张大人先前必定有更好的方法,只是不屑告诉晚辈罢了。”

    张世美未想受这一讽,默了片刻,冷哼一声:“但愿汝不会后悔!”

    闻人言卿静静注视她,素日朦胧的眸子此时显露出罕有的幽深,她似深潭水蛇般注视对方,不发一言,尖叫的风自她身后刮来,飞速向前,横贯整个皇城。

    风中,她的官袍猎猎作响,她以异样平静的语调开口:“我当然不会后悔。因为我不会再等待。”

    -

    静心园前,一辆马车稳稳停下。黑衣风临由人搀扶下车,顶着张苍白疲惫的脸,跟随玄棋进了园中。

    乘着园内的步辇,风临很快来到了慕归雨的宅院,亦是她平日的住处,一座由竹林围绕,幽静雅致的风韵大宅。

    至阶前下辇,玄棋引着她进入屋中,转过几道静廊,她来到了慕归雨的所在。慕归雨就站在门前等她,神色平静而惨淡,面无笑意,伸手作揖,请她入了房中。

    门由慕归雨亲手关闭,一切随从心腹,尽止步门外。

    这是风临第一次来到慕归雨的书房。一应陈设、藏书之风雅,皆与她想象中无异,唯有一处不同。

    慕归雨房中挂着一匾,就在她座后方的墙上,一方木匾,无花无纹,上面干干净净,只有四个大字——复见青天。

    风临一入内便见这四字,如雷电过身,定定看了许久。

    “殿下,请坐。”慕归雨坐下,语气平静道,“殿下,今日唐突请您来此,是为了告诉您一些事。第一件,是昨日余波。”

    “昨天晚上,陛下派内卫处死了陈雪鸣。亥末,鸠杀。”

    “我打听了下,她死的时候尤为刚烈,拒不承认自己有罪,内卫拿出鸩酒也毫无惧意,慨言饮尽,最终离世。她走的时候,怀里还抱着那枚从孝陵折去的梅枝。”

    风临涌起难言的哀伤,眸中情绪涌动,良久,喑哑道:“怎会……”

    “今早左序来给我送了她的遗书。”

    慕归雨抓着遗书拿到面前,目如荒原,半悲半笑地对她说:“殿下,八年了,我的知己也快死尽了。”

    风临忽然什么话都讲不出,这股悲伤极强烈地感染了她,令她想起从前经历的种种悲惨死别,活似一把刀子插向心里。感同身受的悲哀,使得风临无尽为她悲伤,哑声道:“老师……”

    慕归雨惨淡笑笑,点燃了手边灯台,抬指捻着遗书薄纸伸向灯台,意欲焚毁,火苗跳动,一沾在纸角立刻攀了上去。慕归雨一直凝视火苗,未想在见到火将要焚上时,心剧痛窒息,竟当场伸手用掌捂灭了遗书角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