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妖域刺探妖族情报和在人族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人族国家,密探可以任何一种身份做为掩护。甚至打入别国内部的要害部门。

    可是在妖域,每个人的脑门上都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能与妖族围坐在一起吃烤肉的,就只有这些生意人了。允洪帝也知道,要是没有他们,人族对于迷雾中妖域,完全就是一无所知。

    但是,对于姓罗的以及那十几个被下狱的生意人,允洪帝也没有说要放人。

    因为这个案子不仅涉妖,而且涉“盐”。这十几个人正好携带了三百斤盐,达到了大成国贩“私盐”的定罪上限。按例,人犯斩立决,并处于抄家罚没的连带惩罚。

    允洪帝没有说放人。姚褚二使当然也不敢多说什么。

    不管怎么说,被一个边境巡边校尉人赃俱获,且供出与镇安寺的关联,都是你镇安寺的失职。

    好在,允洪帝也没有说杀人。

    呈报皇帝知晓的案子,最后怎么判,杀不杀,杀几个。抄不抄,抄几家。最终还是要皇上定夺。

    允洪帝的意思,等等看吧。

    都察院的人喜欢敲锣打鼓办案子,大口马牙亮嗓子。动不动就给你演一出“文死谏”的戏。而作为一个明君,“谏”就是明君给他们的特权。

    事情若是这这样按下去了。允洪帝就按例,判一个“涉妖”“涉盐”并案,交由镇安寺与盐政司会审。镇安寺不会搞不定盐政司。

    实际上,镇安寺都不用去“搞”,盐政司的人就会自己搞定自己。这样的案子以前也都有过。都是盐政司的人主动上镇安寺的门。

    人妖共世。为了打鬼,总有要借助钟馗的时候。就算妖域的妖族不侵犯人域,人域各地也时常会有各种孤妖散怪为祸。也还是得请镇安寺或除妖降怪,或保驾护航。

    镇安寺审下来,姓罗的以及他的那帮人能不能活命,则要看他们对镇安寺还有没有用。

    事后证明,允洪帝棋高一着。

    上的奏章泥牛入海。都察院又觉得证据在握,干脆在上朝的时候,以都御吏,副都御吏领衔,又联合了几名其它部司的官员联名公开弹劾姚褚二使。

    这一次弹劾,都察院也改变了策略。镇安令领太子少保衔,一时怕也参不倒。且有将目标对准东宫之嫌。

    大成国自少小一始,太子有“请赦”之权。现任太子尚且年幼,东宫其实是皇后娘娘背后作主。但邵皇后更不好得罪。

    正好镇安令闭关,都察院火力全开,对准镇安寺主事的姚褚二使。

    在朝堂上发难,允洪帝当然不能再装聋作哑了。巧的是,汇集到刑部的系列无头命案,刑部审查后,疑非人为。也在同一天上奏皇上要转案到镇安寺查办。

    这使得这天朝堂上有点小热闹。

    都察院正副都御史义正辞严,痛斥镇安寺高官厚禄,享受着皇上恩典的各种特殊待遇,却通妖纵妖,甚至供盐养妖。不除“人奸”,镇安寺就谈不上卫国安民。

    盐政司一如既往的以“涉妖”重于“涉盐”,缩在朝堂一角看热闹。

    允洪帝面色凝重,同时下了两道口喻。前一道很严厉,后一道很温和。

    前一道是给镇安寺的:

    同意刑部奏报的系列命案转镇安寺查办。

    如确糸妖族入我人域杀人害命,本着“犯我人族者,虽远必殊”的原则,务必将其擒获,斩杀示众。如惩办不力,视情节严责。

    一般言之,对于人族镇安寺派出缉凶的镇安卫,在没有能力对抗人族的情况下,面对镇安卫们出示的证据。为了平息人族的愤怒,妖族长老们通常会选择默许。

    妖族在人域行凶,留下的证据很难消除。镇安寺做这样的事也不是一桩两件。

    第二道是给都察院的:

    都察院弹劾镇安寺通妖,人赃俱获。甚善。但所涉案件兹事体大。几个人生意人的供词毕竟还是一面之词。着准都察院派御史入妖域查访,获取镇安寺通妖的确凿证据。再据证听凭圣裁。

    到妖域取证?这个……陛下……

    都御史副都御史都有点傻眼。

    怎么。不敢去是不是?后悔了?后悔也晚了。朝堂上的事,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你上了奏折,朕没有批,也就完了。你们还来了联名公开弹劾,弄得朝野皆知。

    镇妖之事,岂是靠嘴皮子就能搞定的。

    朕就准你。

    刑部就没那么讨人嫌。而刑部也不是不知道镇安寺与妖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秘密往来。看破而不说破,原本就是官场维持权力平衡的准则。更是维护朝堂不倾的基础。

    正好就是都察院朝堂公开弹劾的同时,刑部上报无头命案。事情真就这么巧?

    当然不是。

    这几起案子刑部也不是破不了。但要是由刑部破了,难免拔出萝卜带出泥。

    刑部提出让镇安寺接案,不仅手续完备,符合大成国例制。更是在卖了镇安寺一份人情的同时,又不经意抓了镇安寺一根小辫子在手。

    因为刑部所转案子事涉镇安寺,姚褚二使当时也在朝堂,当面听了允洪帝的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