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人员到齐,大巴车点火动身。

    车程四个半小时,动作快一点,可以赶在14:00之前,抵达目的地吃午饭。

    姜峰是老司机了,山路泥道沥青道各占一半,崎岖但不陡峭,开起来四平八稳,莫名地能让人轻易上头睡午觉。

    汪俊喆一路都很兴奋,接到姜峰的嘱咐,座位从前至后,挨个亮二维码拉组成了一个微信群。

    走到陆千荀这排的时候,马依云很主动地就亮了手机。

    哔——

    陆千荀扫了眼,临时组建的群聊人数已经有七七八八了。

    “千荀,你的呢?”

    陆千荀盯着聊天群面色纸白,易地而处,想起了当初的自己,同时也终于明白,有些事物是任人如何拒绝,都难免会在终极之处重逢的。

    她抿抿唇,扫下二维码,界面自动弹跳出了已经加入群聊的所有成员的昵称。

    她默念了一遍:所有人。

    汪俊喆,抱着手机,喜滋滋地跟向导交作业。陆千荀收回心绪,悲天悯人地轻叹了一声,随即望向窗外。

    大巴比预计的时间早到,车道越开越宽,越开越花哨。

    距离景点三公里左右,“不日照”的精神堡垒,就这么华丽又诡秘地耸立在欢迎道边。

    双向三车道,去程双道,回程只有一条,中间由东南亚特有的阔叶棕榈防护林隔开,低矮灌木林造型独特,密密挨挨,来或去的车辆,彼此很难打上照面。

    车行最后十分钟,向导再次强调了注意事项:

    “进了公园,咱们就是三天两晚,从北向南步行,不走重路,最后会从轧白水库的口子出园区,离市区会更近一些。”

    “午饭我们在公园门口吃,之后的三餐呢,我们公园里面就地取材,想掌勺的咱自告奋勇哈。那什么,门口还有个大超市,生活起居讲究的,可以在超市补充补充物资……但是要我说啊,其实也没必要,别说园区啥都有,咱既然放下包袱逃离北上广了,不就是奔着回到大自然这么点乐趣嘛。对了,园区有好多木屋的,大家不用担心露宿荒野哈!”

    吃穿住行,向导基本都提到了,听起来,流程和欢乐谷没多大差。

    只是这儿的战线稍长一点,三天两晚,并且听起来绝大多数,走的是“自助”模式。

    又过了一会,车子终于停在了马路边。

    马依云探出头去看,那还真有个大超市,并且很意外的是,这家超市竟然还兼带竖了块小炒快餐的牌子。

    汪俊喆见状再度兴奋起来:“我的亲娘,终于可以干饭了!”

    他们三个人是半路改道的,向导只是让他们先跟车,程昱做事稳妥,下车后让阿吉去点菜,没有忘记去跟向导做最终确认。

    姜峰一下车,就去领了盒泡面,一边倒开水,一边给自己点了支烟。

    “你是……小昱哥。”

    做向导的,记人都比较快。

    程昱看了看姜峰的泡面,老坛酸菜味,就着一筒早餐饼,看起来不太能填饱一个成年男人的肚子。

    “峰哥,这个饿得快,要不还是过去和我们一起吃饭吧?”

    姜峰摆手:“打工人,不讲究,马上进园了,你这是?”

    程昱笑着指指自己:“我们几个是后加的,能去吗?园区方面怎么说?”

    姜峰吸溜面条,指了指那个搞地质研究的:“他也是后加的,我跟园区都说好了,没有问题,放心啊!”

    这个酆亦然是排在陆千荀后面来的,没有官方批文,仅仅是通过大雀屏的老板要了姜峰的电话,说是民间活动,搞地质研究,希望能搭个顺风车。

    地质这个东西,跟人文相关,跟水利沾边,撇开团队活动,单枪匹马这么过来,怎么看怎么都像搞踩点的。

    不管是采什么,边境线上踩点,想想都不会是什么正经人。

    园区很大方,电话里撩下一句话:“可以呀,不日照随他踩,希望对他有用。”

    程昱不知道前因后续,满意地点点头,没问题就好。

    汪俊喆这边点了一个水煮肉片,一个肉丝土豆,马依云从头到尾都跟块狗皮膏药似的,拼餐的欲望比谁都高,点菜的分量参照,自然也就比平常要多一个人,至于要不要算上陆千荀——想起昨晚陆千荀和单人间的事,他还是很多心地顿了一顿。

    望陆千荀走的方向一看,跟向导一样,她拧着一壶开水,就着一块冷馒头在倒腾自己的泡面。

    顺便看了看王锐,最后下车,最早点菜,最早吃上饭,一个青椒肉丝,一个芹菜香干,香味都飘到他们这桌来了。

    “还真是,不合群哪……”

    汪俊喆埋头嘀咕了一句,正好被走回来的程昱听见。

    便问道:“说谁呢?”

    庞永浩冲陆千荀努努嘴,一路相处下来,这姑娘性格,可比他们想象中的要疏淡很多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