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顾亦到了厨屋,顾母正在把他要喝的药盛到碗里。

    顾亦看着这黑乎乎的草药,舌头不自觉的乱了律动,感觉嗓子眼都已经开始泛苦了。

    顾母看着顾亦那五官都快皱到一起的样子,打趣道”多大的人了,还怕药苦,羞不羞。“说着又从厨屋里的一个小罐子里夹出了两颗蜜饯,放到了一个小碟子里,推到了顾亦面前。

    看着眼前的蜜饯,顾亦只觉得嗓子眼也不苦了,心里都是甜的。

    “娘,我准备去镇子上看看。”顾亦端起药碗一口闷了,又赶紧放了个蜜饯在嘴巴里。

    “去镇子上?”顾母看着身高已经高了自己一个头的顾亦,满脸疑惑。

    顾亦看着顾母一脸疑惑的样子,心下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他想说他不想读书了,想去学做生意,但是他如果直接这样说了,怕是顾母肯定一时没法接受。

    算了,一步一步来吧,急于一时可不好,顾亦心下如此想道,便想通了“对啊,娘,我想去镇子上转转,买点盐巴,回来试试还能不能磨成细盐了,再打听下镇子上好一点的盐都是啥价位,这要是磨成了家里也就能多个进项,也好让爹娘不要那么累。”

    顾亦寻了个去镇子的由头,这个理由是他刚刚看到盐罐子才想到的。

    想来这超市空间里的上好碘盐,也定能卖个好价钱吧!不说发一笔大财,至少能给家里添置点东西吧。

    看着顾母一身破旧的青色麻布衣,抛开华丽新旧不说,就是跟如今的季节天气也是格格不入,还有顾然穿的那身衣服,紧巴巴的,很明显不合身。

    这次如果能赚到钱,一定要先给全家每个人都购置几件新衣裳。

    顾母听到顾亦说要去买点盐巴回来磨成细盐,心下一动,这两天做菜都用着顾亦磨出来的盐,她是知道这盐有多好,不腥不臭,入口即化,比那又臭又硬的盐巴好吃太多了!

    想到顾亦平常有时间大多数都是在屋子里读书的,现在却为了家里的生计而主动提出去镇子上买盐巴,顾母忍不住就湿了眼睛,心里是又自责又欣慰,自责是自己这当爹娘的没用,没钱送儿子上学堂,欣慰自然是因为顾亦的懂事贴心。

    “娘,你哭什么啊。”顾亦上前用手抹去了顾母眼角的泪花,轻声哄道。

    顾亦不知道这么一件小事,会让顾母想那么多,他也知道原主对读书可谓是有种极致的追求。

    原主入学堂比较晚,当时已经年有十四,同龄的孩子有的都甚至结婚生娃了,可是他不甘心这么平庸的过下去,不想让那些冷血的亲戚们一次又一次的嘲讽爹娘,一次次的看不起自己,奚落妹妹和弟弟,他认为,只有读书这条路才能摆脱这些,这点倒是跟前世的顾亦很像,只不过顾亦是通过创业,而原主是想通过读书。

    于是,在原主十四岁那年,原主主动跟顾父顾母提出要去上学堂,顾父顾母显然是早就知道原主很想上学堂,无奈因为家里事出有因,家里闹分家已经长达六年,一直没办法送他去。

    这次当原主提出来的时候,顾父顾母对望一眼,一发狠,就应了下来,不能委屈了孩子,当晚就去求了顾老太爷,顾老太爷这几年也是心力憔悴,但为人还是很公正耿直的,一锤定音的答应了。

    一年的束脩是凑齐了,原主也如常所愿的进了学堂,因为原主平时在家自己有看过不少书,进了学堂里也算得上资质优良,但是因为年龄这个原因,在学堂里备受排挤。

    原主不理会这些,只想专心读书,早日考取功名,待功名成就之时,受过的委屈便就全部烟消云散了。

    原主在学堂表现的相当优秀,聪明的头脑以及不迂腐的观念,让学堂的那位大夫都另眼相看,打算好好的栽培他。

    可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顾老太爷去世,顾家的主心骨倒了,办完老太爷的丧事,顾家村就重新选举了村长,民心所向,余长石顺理成章的成了新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