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小厮们哭着叫着“爷”,忙颠地请了名医来看诊。

    正是受过顾凝熙赠画的那位老大夫,收回诊脉的手只摇头,床上日夜低烧、伤口溃烂的病患,还连续熬夜费神、点灯熬油折腾了自己这么几日,脉象糟糕至极,几近奄奄一息,实在不好办。

    他是大夫又不是大罗神仙,能跟不要命的病人讲养生之道么?他要跟亲眷交代几句。

    管家却低眉顺眼接话说,主子爷已经是孤身一人,无亲无族,无人可托,请大夫有话说给他们这些老仆从听。

    大夫深深叹气,晓以利弊:“顾司丞现今情况十分棘手。十日前心脉受重创,河水污浊顺势入身入血,后患无穷。他昏沉那两日其实是好事,身体得到喘息之机,自行修复。然而谁知道这位是拼命三郎,一睁眼醒了就作/践自己,下床着地,吹风日晒,毫不爱惜,难道自己不晓得疼么?”

    “你们想想,伤筋动骨还要卧床一百天呢,他是心口中刀啊!心乃人之重窍,不比骨头娇贵?顾司丞自苏醒以来,可有每日卧床五个时辰?退一万步,每日可有睡足三个时辰?可有按时用膳?可有遵医嘱服药?都没有!一样都没做到!”

    大夫一把年纪,说到此处激动起来:“他这样子,身体怎么能复原?顾司丞原本年轻底子足,受伤后好生调养一两个月,应该能不留后患。结果这十日,他比康健之人都煎熬,居然到眼下方晕死,已经算他逞强,靠一口仙气吊着了。能怎么办?大夫都束手无策了!”

    管家和小厮们闻言纷纷落泪,主子爷的辛苦,不仅在于赶工皇差,也在于他心里头难受,作为随侍之人,他们哪个不知?

    劝也劝过,催也催过,主子爷就是埋手书堆、听而不闻。毕竟主仆有别,他们除了将汤药和饭食热了又热,摆在主子爷手边最明显的位置,别无他法。

    大夫最后警告:“顾司丞现在的身体,犹如破船行到河中央,四处漏风漏水,十分危急。只能一点点修补调养,就像是零星更换船板风帆了。还有要保持心情舒畅,身心相促相融,不怕只怕寿命不永。”

    自大夫走后,识书一直魂不守舍,像个锯了嘴的葫芦。被亲哥识画问了好几回,提醒他专心伺候昏迷的主子爷。

    识书猛然间下定了决心,他要去求见夫人,将主子爷的惨状陈情一番,求夫人垂怜!

    昨日开始同样心事重重的流光,居然没站在识画一边,劝识书不要添乱,而是要同他一道去陶府。

    识画实在不明白首席丫鬟与自己弟弟一起舞什么,没好气地让他们快去快回。

    他心底暗想,这两人真是不懂事、没眼色,还指望夫人呢。没见自从二十四那日午间,夫人匆匆来传了张尚书的话,当时眼角都没扫主子爷,之后便再没露面么?

    陶心荷自从二十四正午,顶着炎炎烈日去了新顾府,直视顾凝熙将张尚书的保证传达到位,心境豁然开朗。

    她在心里默默勾去了,自己对于顾凝熙前去京郊庄子示警不成反而伤重垂死的歉疚之情。

    两不相欠。

    正是陶心荷近日的感受。

    心头被杂草密匝包裹得不透风不透气的感觉,逐渐松动,时不时的闷痛有所缓解。

    陶心荷私下对晴芳喟叹,我好像后知后觉,这才慢慢走出顾凝熙当日提及纳妾引发的伤痛。世俗身份上和离早成,心情方面,这才一点点褪去对他的怨恨和不舍,逐渐学着不因他的一举一动影响自己。

    紧接着,程士诚约她三月初到伯府做客,说是凭着旧日关系,挑拣了三四个年轻武将后生,让陶心荷为妹妹择婿相看一番。

    陶心蔷也收到伯爷口信,一点不羞臊地恳求姐姐仔细看人,甚至想要一同前往,亲自找寻与程嘉给她感觉类似的青年宫。

    陶心荷气得罚陶心蔷在家禁足,不得出门,连顾如宁约她都不许去,等何时明白什么该说、什么该做了再恢复自由。

    她自己左思右想,还是答应了程士诚,约定三月初三上巳节到访。程士诚自然乐意,近日也不来烦她,忙着安排相亲宴席。

    陶沐贤月底从书院回来休息一日。本该三月初一大清早动身再赶往书院。他却滞留府内,在陶心荷院外等丫鬟通传,说是要向姐姐请罪。

    陶心荷不明所以,梳洗未毕便让人请弟弟进来说话。

    见了面,看陶沐贤满脸涨红、眼角挂泪,陶心荷吃惊得非同小可,手中梳篦不知觉地掉落,失声问道:“沐贤你怎么了?难道弟妹出什么事了?还是书院里有什么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