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卑沙城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大黑山南峰的山脊上,延绵五千米,又名毕奢城。

由东晋末年,即公元404年后,在辽东兴起的高句丽族人在大黑山修建的山城,是当年高句丽人统治大连时期的政治、军事中心。西晋以前,尚无高句丽侵入辽东半岛。东晋咸康七年,前燕的慕容皝又兵分两路东伐高句丽,“烧其宫室,毁丸都城”。

此期间,高句丽仍有在大黑山筑城的机会,至五世纪初,中原战乱频繁,慕容氏势力日趋衰落,高句丽政权乘隙而入,向西南扩展。东晋义熙六年(410)以后,高句丽的势力占尽辽东半岛。这时,高句丽在大黑山构筑城堡已完成。

公元645年,唐军收复辽东,668年灭高句丽。

黄浩一举夺下卑沙城后,心中激动不已。此刻,他站在城头最高处举着望远镜四下张望。只见石墙随山势构筑,绵延约五公里,伟岸奇俊,蔚为壮观。城内峡谷蜿蜒,城外四周悬崖绝壁,安营扎寨于城中,进可攻,退可守。尽管如今的山城已有部分倾颓,但当年壁垒森严的景象依稀可见。

放下望远镜,黄浩开口对众人说道:“传我的命令。登州镇守府立刻发出公告:登州以及山东各地,凡愿意移民辽东的老百姓,背嵬军节度府将给每户丁男及中男受田百亩,其中十五亩为永业田,可传子孙;十五亩为口分田,死后还官。老男、残疾者授田四十亩;寡妻妾授田三十亩,若为户主者再增十亩永业田。凡是愿意前来垦荒的农户,节度府按照丁口免费补偿农具和马匹,并且无偿提供一年的口粮。第一年官府免征田赋。第二年,十税一,此为永例!背嵬军的治下,永不加赋!”

黄浩的“十税一”和“永不加赋”在登州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一场地震。尤其是黄浩承诺无偿提供前往辽东垦荒的百姓粮食和农具,甚至还给每户一头大牲口,这让人们极度怀疑这是一个圈套,真正报名的并不多,所有人都在观望。

黄浩却并不在意,他先把背嵬军中家属全部迁到正在施工的滨城,即后世的大连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黄渤海交界处,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这些军属被安排在碧流河两岸开垦自己的土地,由军队负责给他们建设房屋,这些房屋清一色的都是青砖瓦房。与此同时,黄浩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在此之前,大批的工匠已经先行抵达滨城。新组成的工匠营在滨城专门的工业区安装各种设备,修建炼铁高炉,修建水泥窑。在大黑沟山下建设军马场。海湾里开辟晒盐田,安装畜力和风力抽水机。大连附近海域的盐浓度很高,在后世也是最重要的产盐地;除了晒盐池,海湾里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船厂正在建设。整个滨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把这些事情安排完后,十月份的某一天,黄浩将滨城的民政工作交给了七叔黄揆跟进,然后带领百警卫营官兵,全副武装登上三艘最新式的飞剪船,扬帆出海,不知去向……

大唐说是盛世,其实从立国开始就烽火不断。唐初,征服东突厥后,主要解决西突厥侵扰,以恢复两汉以来对西域的统治。由于战乱,唐玄宗两度下诏禁止西域与大唐的经济往来。

陆上贸易之路受到限制,使得海上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起来。这一时期,新兴的阿拉伯帝国,通过战争控制了波斯甚至整个西亚,也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海上商路。大唐与阿拉伯帝国的海上互市,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商圈,双方的贸易直接影响东西方市场,直到黄巢起义才中断了海上的贸易。

九世纪末阿拉伯作家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曾记载的黄巢广州屠城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出了个叫黄巢的人物,他从民间崛起,非皇族出身。此人初时,仗义疏财,后来便打家劫舍。他在众多城市中,选择了攻打广州。攻破城池后,屠杀居民。这里是阿拉伯商人荟萃的城市,所以,有十二万寄居在城中的外国商人被杀,这个确凿的数字是根据中国按人头数课税而算出的。此外,黄巢还把那里的桑树都砍光了,为的是让阿拉伯各国从此断掉丝绸的货源……”

这位阿拉伯作家很卑鄙!他没有记录黄巢为什么会大开杀戒的真正原因,因为他根本不敢写。黄巢不是疯子,但他绝对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安史之乱时,阿拉伯人趁机作乱,他们联合广州城内的胡商(外国商人,其中以阿拉伯人、波斯人为主)在广州城内烧杀抢夺,奸yín掳掠,原本繁华的广州城沦为炼狱,他们撤退时广州已经遭到屠城,成为一片火海。

而面对这么一件耻辱的事情,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对曾经屠杀过广州百姓的胡商依旧敞开大门笑脸相迎。正所谓“正义即将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黄巢起义让这些恶人终于受到了惩罚。

这些胡商们厚脸皮的再次居住在广州后,通过贸易赚取大量金钱,在广州过着他们的悠闲日子。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人口迅速膨胀,达到了十二万之多,要知道当时的广州也只有二十万人。这个时期的唐朝已经越来越衰落,广州天高皇帝远的,唐王朝的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强,再加上广州胡商的人口占比高,广州已经差不多是胡商们的天下了。

于是这帮家伙喧宾夺主,不把广州官府放在眼里,又开始欺压当地百姓,侵夺本地百姓的田产。879年,黄巢起义的军队兵临广州,并强行攻克广州城,占领了这座城池。黄巢的部队进城后,就开始张榜安民,宽慰百姓:“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勿恐。”百姓们这才放松警惕,欢迎起义大军。

对于百姓而言,他们可不管谁占领城池,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就行。黄巢虽然不对城中百姓动手,但并不代表对城中的胡商会一视同仁。且不说他们百年前曾在广州城中犯下滔天大罪,现在还敢欺负当地百姓,真是岂有此理!再说他们手中的财富就非常惹人眼红。缺钱缺疯了的黄巢虽然承诺不欺压百姓,但对于杀戮这些国外人,心里没有丝毫负担。

因此,攻占广州后,黄巢立刻对广州城中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等众多异族下了狠手,一口气将十余万胡人屠戮一空!侥幸逃脱的不过百余人。虽然这场大屠杀有些残暴,但也算是给当初死去的人报仇雪恨了!

黄巢的这种行为得到了城中百姓们的赞扬以及拥护。很多老百姓也参与了围剿。毕竟胡商在这里横行霸道,竟然客大欺店,的确遭人厌恶。如今黄巢为民除害,对老百姓来讲,乃是可喜可贺之事。

这件事并没有记录在唐朝的正式史书中,或许是后世的儒生出于唐朝对黄巢起义的憎恶,他们不会记载这些对黄巢有利的事件。

(注:本书中,作者并不打算评判黄巢起义是否正义或邪恶。正义与否,教科书上自有评判。请读者们自行判断。本书只是就事论事,讲述黄巢屠杀胡商的事情,还请勿喷,求生欲!)

只不过没有人会想到,七年后的886年五月,红海边上的乌剌国(今伊拉克奥波拉)迎来了三艘来自中国的神秘帆船。他们带来了来自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从此以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重新恢复了运转。只不过主导这条航线的成为了华夏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相信读者都猜到了,没错!来的正是黄浩的飞剪船队。885年十月十九日,黄浩率领的船队从滨城(大连)出发,花了十天时间抵达屯门山(今广东深圳南头),这里是珠江口海防重镇,唐朝驻有水师。

黄浩派出警卫营一举拿下这个重镇,俘虏了这里的水师官兵七百余人。为了彻底控制这个军事基地。黄浩在南方采购了大批的粮食和黄油,立刻让飞剪船运回滨城,兑现自己的承诺。同时,黄浩开始招募民工和利用俘虏在屯门码头抢修防御能力更强大的棱堡,看样子是要落地生根,不打算走了!

新上位的岭南东道节度使刘隐麾下有一万兵马。得知消息后,立刻派出三千多兵马来夺,企图夺回屯门山水寨。双方甫一交手,高下立分。刘隐没想到自己的三千余人马以多打少,反而被黄浩的百警卫营战士打得丢盔卸甲,三千多人马被俘两千,只有几百人跑了回去。

黄浩迅速在屯门站住了脚!他用这些俘虏将棱堡修筑完工,这时候,一千背嵬军也分成两批乘船抵达了屯门山水寨。这一战,刘隐被吓破了胆,躲在广州瑟瑟发抖。说实话,他实在没有想到这些海寇如此的凶悍。(这家伙现在还以为来的是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