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话说,轩辕黄帝闻听俞伯禀报,说是燕后山周围洪水暴涨。

    黄帝与众人冒雨出洞察看,凭借着电闪亮光向山下望去。

    果然,洪水就像脱缰的野马奔腾着、咆哮着;

    一股股泥流向山下冲去,一棵棵树木连根拨起,顺着山势向下滚动着、滑落着。

    狂风暴雨又好像躁动的恶魔横扫竖卷,吹弯了树干,折断了枝杈,依然发出阵阵惊魂动魄的呼嚎;

    浓厚的黑云,堆积成一座座山峰一般,直往地上压来,仿佛要压平这世间的沟沟坎坎。

    那暴雨滂沱,似倾盆,如瓢泼。

    天空中仍然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道道耀眼,声声震耳,看这雨似乎没有停息的迹象。

    洪水不断上涨,若不及时疏导,只恐这方百姓就要遭殃,辛辛苦苦栽种的桑树也将被洪水全部淹没或冲走,情况万分危急。

    且说,黄帝看罢心急如焚,众人几次劝他回洞躲避风雨,他却始终不肯,嘴里不停得连连问道:“这该如何是好?百姓们怎样了?”

    这时,俞伯见国君焦急之状,他冲黄帝拱手请令道:“国君莫急,微臣愿往山下疏导洪水。”

    黄帝见是俞伯请令,他要只身一人去疏通洪水,顿时眼前一亮:着哇!怎的把俞伯给忘了?

    俞伯其人十分精通水性,在水面,他好似水燕可以踏浪而行;在水下,他宛如蛟龙能够翻腾畅游。

    他在惊涛骇浪中穿梭行走,犹如步履平地一般,毫不费劲。

    因他水性极强而著称一世,为此他成为当时黄帝的治水功臣,后来被封为:水泊神。

    到了舜帝时期,水患猖獗,四溢泛滥,舜帝令大禹治理水患。

    大禹号叫:文命,他走遍九州之地,凿山开河,筑堤造坝,疏通水道,却从未离开过水泊神俞伯的暗中帮助。

    起初,大禹有一次在开凿水道时,遇到了困难,无法施工,洪水受阻,实难畅泻,他只顾心急之时,沿着陡峭河边观察水情,却一时不慎跌入了滔滔河水之中。

    他在水里迷迷糊糊见到一人,那人及时把他抓住,一边向岸边推他,救他上岸,一边说道:“开通水道,须避实就虚,就低避高,方能使洪水畅通无阻,飞流直下。文命怎不通明其中原理?”

    大禹定睛一看,原来是水泊神俞伯,急忙参拜。

    俞伯将他托上岸去,大禹依照俞伯指点,重新开凿了一条水道。

    果不其然,那洪水顺顺当当飞泻而下。

    后来,沿着湖泊江河岸边及多地供奉祭祀于他,乞求其神灵保佑一年风调雨顺,旱涝保收。

    所以,眼下洪水暴涨,就要溢淹民众,只有俞伯才有疏水本事,他出来请令,黄帝自然应允,命俞伯极早退去水患,解救民众于危难。

    于是,俞伯冒雨冲下山去,纵身跳入了滔滔洪水之中。

    再说,天放大亮,黄帝与众人彻夜未眠。

    俞伯下山疏洪,黄帝心中惦念,他不时的向洞外张望,风还在刮,雨还在下。

    他叫大家也不要等闲,摆放好供品和香炉,要与众人一同祈告上苍,尽快睛天罢雨,免祛这方百姓疾苦。

    黄帝叹道:“我等别无良方,只能焚香乞求上苍,告知天帝此间灾情,速速罢雨,方可解救黎庶于危难。”

    一句话提醒了梦中人。共工一直默不作声,他本是北极七重中天紫微大帝麾下一员部将,深得紫微大帝的器重与赏识,只因当年黄帝与蚩尤决战,紫微大帝这才命他下界,以助轩辕黄帝一臂之力,并让他保得黄帝天下,故此,他便一直紧跟黄帝左右。

    刚才他见黄帝与众人跪拜在供桌前,一同默默向上苍祷告,他觉得国君为了天下众生,真是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不由得他从心里泛起了一股怜悯之情。

    共工也与众人一同跪于供桌前面,闭上两眼,双手合十,默默乞求于上天。

    忽然,只见他灵魂出壳,直向天宫飘去。

    不多时,他便来到了南天门,守门的黄巾大士问道:“何人大胆敢擅自到此?”

    共工施礼答道:“我乃紫微大帝部将,奉大帝之命下界辅佐轩辕国君,今有要事求见吾皇陛下,务请通禀一声。”

    那大士知道他是紫微大帝部将,便上下打量一番说道:“你在此等候,容某通报。”

    共工点头称谢。稍时过后,大士领共工至凌霄宝殿阶前。

    共工不敢怠慢,毕恭毕敬抱伏进殿,但见这金殿内:

    金砖墁地,红毡铺路;

    两只丹顶仙鹤翘首阶下,一双白玉孔雀展屏池旁;

    左设妆花白玉瓶,右摆玛瑙珊瑚树;

    金炉内麝檀香烟缭缭升,列柱上赤须龙盘祯祯雾。

    两班文武手持牙笏立于阶前,阶池上,正中宝座之上端坐着玉皇大帝,两位仙妃手持宫扇立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