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承乾回了东宫,很快就安排人把突厥人送到宫外作了安排,同时也安排了人专门去那些宫女太监的家里进行了安抚并送上了抚恤金。

这些家属早年就把孩子卖进宫里,这么多年过去了,本就早已经没有什么感情,不过是等着这些所谓的孩子每年往家里送钱罢了。如今有人送过来高额的抚恤金,多数倒也懒得去追究孩子的死活,即便有些人哭闹,多给些银钱便也就罢了。

出了这样的事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的儿子需要管教,便要求李百药等人侍讲于弘教殿,并且要求杜正伦等人对李承乾日常的言行多做规劝,只是李世民却忘了自己的儿子早已经过了言听计从的年纪,而是一个万事都会生出自己主意的储君。

李承乾虽然把突厥人送出了宫去,但是每日还是会接进来。他将这些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装作两个部落,每日演习突厥人作战的样子,美其名曰研究突厥人的作战战术,但实际上却纯粹是为了满足他自己追求刺激的心理。

这几天李承乾都带着突厥人在宫里面玩战争游戏,玩得可以说是不亦乐乎,以至于李承乾都快忘记自己身份了。杜正伦等人每日规劝李承乾要注意身份,但是这个情况几乎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十一月末的日子风雪交加,刺骨的寒风和地面上积得厚厚的雪让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片冷寂当中。当然这冷寂不包括东宫,因为东宫正一片人声沸沸扬扬,这些声音乱七八糟让人根本听不出到底在呼喊些什么。

这天的雪下的很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杜正伦与李百药此刻正在东宫的左春坊当值,两人正在烹酒谈学问,但是即便左春坊距离东宫演武场有些远,两人却还是听见了嘈杂的声音。叫了两个内侍打听了才知道演武场发生了什么可笑至极的事。

堂堂大唐皇太子殿下竟然带着一帮突厥人在东宫中办“丧事”!听到这话的杜正伦差点儿一口老血吐了出来,论谁也想不到李承乾一国太子不愿意当,竟然主动要求演一个死去了的突厥部落首领。

杜正伦此时根本坐不住了,还喝什么酒谈什么学问啊?他从矮榻上倏地占到了地上,根本来不及穿好鞋子披上大氅,只屐着鞋穿着单衣便跑了出去。李百药见状赶忙穿上鞋子披上大氅然后拎起杜正伦的大氅追了出去。

待李百药追上的时候杜正伦已经到了演武场,李百药看着演武场内被杜正伦叫停的哭丧仪式,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生了出来。杜正伦向来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又得了陛下的授意,此时见到这样的场面肯定是要搂不住了。

果不其然。看着场内跪在地上的突厥人还有躺在祭祀台上的李承乾,杜正伦便满肚子的火气,“太子殿下,老臣有话要说!”

此时的杜正伦已经没有什么理智了,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以及那种力不从心的无力感也许只有他们这一批的东宫辅臣才能够明白。现在他的心情用当代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最合适不过了——“这是我最难带的一届太子。”

李承乾在祭祀台上坐起身来,看着一身素衣的杜正伦还有紧随其后追过来的李百药,心里一阵说不出的厌烦。他作为堂堂大唐的皇太子在自己的住处做些什么竟然还要受到这些老家伙的限制,真是想想都恼火。

但是杜正伦、李百药这些人说到底毕竟是李世民送到东宫的辅臣,也算是李承乾的半个老师,他也不好完全不予理会。于是李承乾从祭祀台上爬了起来,穿着突厥人的服饰,面上画着突厥人的纹饰,梳着突厥人才有的发型,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着杜正伦走了过去。

看着李承乾的样子杜正伦痛心疾首,他开口道:“殿下,陛下将您托付给臣等,自然也是想让您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可以殿下,如今,您都做了些什么呀?”

李承乾见杜正伦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前这样说自己,面子上很是挂不住,他从来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何不妥。虽然他知道有些事至少在大多数别人眼中是不妥的,但是他从不会单纯的因为别人看不惯儿怀疑自己的言行有失,在他眼中都是那些老顽固思想僵化。

“殿下,这些天,您带着突厥兵杀害了东宫之中三十多个宫女内侍!您带着突厥兵对战取乐,甚至现在还办起了丧事!难道殿下就从来没有觉得有的不妥吗?”杜正伦此时已经被李承乾的这些荒唐行为彻底气蒙了。

但是李承乾却还是在狡辩:“杜公,本宫知道上次造成数十人丧命确实行为失当,但是本宫这么做都是为了更加细致的了解突厥人的作战习惯和策略。从根本上讲也是为了我大唐的江山,杜公这样冤枉本宫不觉得有些僭越了吗?”

杜正伦听着李承乾在以国家大事做文章,便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僭越?殿下!老臣奉陛下的口谕才来到东宫左春坊任职,规劝殿下、辅佐殿下乃是老臣的分内之事。更何况出了上次的事,陛下特意嘱咐过老臣等要竭力规劝殿下的言行,将殿下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储君!”

李承乾听了此话一扬手打断了杜正伦的发言,“什么?杜公!你刚才说是父皇要求的?”李承乾缓缓的转身,让在场的突厥人收拾现场并且准备离宫,然后回身沉默地陪杜正伦李百药朝着左春坊的方向走去。

杜正伦这才接过李百药递过来的狐裘披在了身上,狐裘着身的一瞬间传过来一阵冰凉的触感。他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他没有再多说什么,李承乾倒也没有再问,只是送上了连廊便往回走去。

只不过杜正伦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方才义正严辞、为了大唐的几句肺腑之言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次日早朝之后杜正伦便被锦公公请到了甘露殿,因为早朝之上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