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有夏二年五月,章邯在整合完雍国势力之后,整编出八万大军,可是汉中狭小,巴地多丘陵又历来不是产粮区,因此章邯如今面临着军队断粮的局面。摆在章邯面前的选择有三个。

第一个选择最简单,是就地解散八万大军,巴地丘陵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单纯狩猎野兽、采摘野果就能养活这些人。不过不到万不得已,章邯是不会出此下策,一国元帅手下无兵,又如何压制国内,执政雍国,施展抱负呢?

第二个选择是沿着长江东进南郡,江汉平原是由长江与汉水冲积而得名,此处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汉平原是楚国的发源地,气候条件良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春秋时楚庄王就是依靠此地问鼎于周疆。

可是从江州此去南郡首府江陵县有一千五百多里地,而且只有长江水道河谷可走,无第二条路可通,只要临江王共敖差人驻守巫山,章邯就无计可施,更何况以现在的江州仓禀里储备的粮食,不足以支持八万大军前行一千五百里远征。

第三个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那就是向西进军前往蜀地就粮。

蜀地于二万年前就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蜀地夏时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大约在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高原之上沿岷江而下迁徙至成都平原。在商周时期,蜀地建立了由古蜀族为中心的蜀国,蜀地由此得名。

西周初期(前1045年),古蜀国杜宇王朝建立,定都于鱼凫,后迁至郫邑,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蜀地。

春秋早期(前666年),杜宇氏禅位于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开明九世杜尚执政时(前367年)迁都至成都。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国与蜀国互相攻伐,皆来告急求救于秦国。秦惠文王命司马错出兵攻打蜀国,同年十月,秦军灭亡蜀国,后于蜀地设蜀郡(治成都)。

古时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蜀地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长江水由南北两条支脉于江州城下汇聚,长江北脉往北行一百五十余里,来到垫江县,有三条河水于此处交汇,融纳入长江:从东往西分别是潜水、白水、涪水,章邯从汉中郡南下巴地就是沿着潜水而下;

白水发源于秦岭山脉,沿着白水县、葭明县、阆中县、安汉县一路南下至垫江汇入长江;

最西端的涪水发源于岷山主峰宝顶山,向南流经北蜀公申阳的都邑涪县,接着涪水一路南下广汉县,至垫江县汇入长江。

雍国元帅章邯率军西进就食,就是计划沿着涪水逆流而上先入北蜀,再西入南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