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冥想课在美国并不是太过稀奇的东西,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冥想课就在全美范围内推广,不止是大学,部分高中初中和小学,都有冥想课。

    当然,最初的课程叫做“正念减压”,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学习负担和压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有益身心健康。

    直至2002年,《哈佛法学评论》在春季号提到:

    湖人队主教练菲尔·杰克逊能够先后在公牛和湖人拿下8个总冠军,就是因为在更衣室里,把冥想作为他的秘密武器。

    至此以后,体育和冥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美国学生大多热爱体育运动。而运动之余,尝试一下新鲜的静坐冥想,也会让人觉得很有趣。

    不过,卢易一直以来对冥想这种神神叨叨的东西,不感兴趣。

    相比较而言,卢易更信任系统加点。

    可今天被霍兰德带着来上冥想课,还是ucla冥想这一块的权威大佬,那既然来都来的,不如就尝试一下,就当是放松一天,换换心情。

    然而,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

    卢易没想到,此前一直找到不合适训练方式的精神,又有了明显的变化。

    起初,卢易只觉得,好像确实有被“催眠”。

    因为被洗脑了十几分钟,又跟着学了将近一个小时,清醒后感觉状态不错。

    虽然不至于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但感觉就跟小睡了一会儿差不多,精神振作了一些。

    就当卢易对冥想课稍微生出了一些兴趣的时候,当天晚上,卢易又发现,之前多出来的一点精神,又消失了。

    这让卢易觉得很奇妙,于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探索冥想跟提升精神之间的关系。

    花了三天时间,卢易逐渐摸索清楚一些情况。

    进行冥想确实有助于提升精神属性,但只是临时的。

    冥想做得好,最多能提升3点精神属性,但过了几个小时,精神属性会下滑到原先水平。

    或许,每天进行冥想,日积月累,水磨工夫,也能将精神属性慢慢提升上去,并且巩固住。

    但暂时来看,做冥想相当于加持个临时的buff。

    对于训练、比赛的作用微乎其微。

    可无论如何,聊胜于无,做冥想并不是瞎耽误时间。

    从长远考虑,卢易有必要每天花费一些时间来进行冥想。

    可太平洋十校联盟季后赛在即,卢易却还没有将传球练出来,球队存在一定隐患,卢易需要更多时间花在弥补短板上。

    传球该练还是要练的。

    传球属性虽然能够用加点来获得,但同一栏目中,运球和突破也很重要。

    卢易没有多余属性点来加传球,那自然要多练练传球,先将属性刷上来一些,然后在从传球跟运球、突破之间做一个取舍。

    至于冥想,随着三分钟热度褪去,卢易只会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做几分钟的冥想。

    这样做似乎能更快入睡,第二天身体状态似乎也更出色。

    只不过,卢易期待的,坚持一段时间逐步提升精神属性的情况,并未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卢易整体练习传球,总算有了一些训练成果。

    卢易传不出太好的球,但也不至于每次传球都会出现失误。

    卢易也逐渐纠正了投篮和传球的选择性问题。

    投篮自然是卢易的第一选择,但如果是卢易后场运球,有时间观察队友的落位,卢易也会给身处空位的队友传球。

    如果是前场阵地战,或者时间比较紧迫,卢易自然会自己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