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回到部族以后,小因斯特高兴地看见了强.德森,他是特地来和大家道别的。见到小因斯特手中的战斧,强.德森的眼睛刷地亮了:“战魂!是德雷菲斯的战魂!”

    小因斯特大吃一惊:“是哪个德雷菲斯?”

    “还有哪个德雷菲斯,当然是我们的统帅德雷菲斯啦。”

    从五大族成立尼贡起,在反抗特曼残酷统治的过程中,地底涌现了众多的各种族英雄,其中最为人所知和爱戴的英雄,无所争议地是牛头人英雄德雷菲斯。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牛头人部族,在反抗特曼的战斗中部族被全部屠杀,只有德雷菲斯活了下来,在以后的岁月里,德雷菲斯以坚毅不拔的毅力、出色的军事组织才能,组建和领导了地底最强大的一只反抗军,这只全部由牛头人组成的部队骁勇善战而又神出鬼没,他们以复杂的地底通道为基地和掩护,不断向尼贡平原出击,给特曼统治者造成了重大损失。特曼人对德雷菲斯恨之入骨,悬赏十万特曼金币要他的头。德雷菲斯在反抗特曼的战斗中,认识到地底种族必须团结起来,他也是尼贡的第一批缔造者,尼贡议事会最初的九名成员之一。

    地底联军成立以后,凭着强悍和战斗意志,牛头人成为地底种族反抗军的中坚,而德雷菲斯不仅担任牛头人部队的统帅,同时也是整个尼贡联军的统帅。在他的指挥和领导下,尼贡和特曼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取得了全胜,击溃特曼占领军,光复了尼贡平原,第二次和特曼打成平手,但也迫使特曼和整个地表世界正视尼贡的力量并签署和平协定,为尼贡赢得了稳定发展的契机。地底的战士爱戴他,称他为“我们的统帅”,这个称呼很快传遍尼贡。

    小因斯特握着战魂的手开始发抖,曾几何时自己和部族的小伙伴拿着石斧,幻想自己是传说中的英雄正在和邪恶作战,现在真正英雄的武器竟然就在手里。战魂微微地颤抖着,好像在轻轻诉说一幕幕血和火的往事,战斗和激情的岁月。

    “这,这,娜塔莎说,这是她爸爸的战斧。”小因斯特结结巴巴地说。

    “嘿嘿,你还不知道吗,娜塔莎的爸爸就是德雷菲斯。”强.德森微笑道。对于小因斯特这种由部族抚养长大的牛头人,是没有浓厚的家庭和亲人概念的,部族的小孩子是由所有女性牛头人共同抚养的,小因斯特也从来没有刻意探问娜塔莎的父亲是谁,在尼贡,有不少牛头人不想把孩子送到育幼所,和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组成家庭。

    “战魂是统帅以前常用的武器,不过现在已经不怎么用了。唉,我眼馋了好久,娜塔莎竟然把它给你了。要不,我拿这把斧子和你换?”强.德森眼巴巴地瞅着小因斯特。

    虽然强.德森锃亮的精钢战斧曾经让小因斯特羡慕不已,不过现在战魂在手,他坚定地回答:“不换!”

    ××××××××××××××××××××

    聚散无常,和朋友终于要分手,里特部族的牛头人们再次踏上迁移之路,心里暗暗许下再次相见的诺言。

    哈瓦尼的长老拉里科是个睿智的穴居人,为了部族的利益他只带了十几个随从就来到尼贡,对于穴居人来说,这段漫漫的路程充满了危险,但他毫不迟疑地来了。在尼贡,他苦苦地四处奔走,在一次邂逅中认识了唐.奥德,两个同样为部族前途担忧的老人居然心理契合,不约而同地做出了相互帮助的决定。一想到自己这次的成果,拉里科就忍不住得意,是啊,看看这些雄壮的牛头人,一个个气宇轩昂、身高力壮,对付恐狼简直不再话下。

    兴奋的穴居人脾气好极了,除了还牵挂着早点回去外整天和开朗的牛头人混在一起。唐.奥德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毕竟以后两个部族互相需要的地方很多,从现在开始就搞好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他甚至还组织部族成员学习穴居人的手语。

    其实穴居人并非听力不好,他们只是听力感应的范围和一般种族不同,他们对震动和低缓的声波非常敏感,穴居人语言中很多词汇一般人是发不出读音的,但穴居人自己在听说方面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地底生活的特点造成的,穴居人是地底最古老的种族,不像牛头人等从地表迁移来的种族,他们从远古时期就生于斯长于斯,那时候地底的条件无比严酷,稍微大点的声音往往就会引起一场可怕的塌方。在这种情况下,穴居人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手语系统,通过手势他们可以在根本不能出声的环境中交流。随着地底的逐渐繁荣,穴居人发现其他种族的有声语言发音范围和自己不同,其他种族认为穴居人又聋又哑,殊不知,穴居人也同样认为其他种族是聋子哑巴。于是穴居人的手语又具有了另一个用途——同其他种族交流。尤其是尼贡成立以后,为了加强同穴居人之间的联系,甚至有专门的地方帮助其他种族的人学习这种特殊的手语。

    日夜兼程,一天拉里科突然兴奋地宣布哈瓦尼就要到了,大家穿过一条通道,进入了哈瓦尼部族生活的盆地。

    这里下部地势稍微有些起伏但土地很肥沃,适合种植各种作物。顶部像一个倒扣的蛋壳,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其上。田野上可以看见不少穴居人正在劳作,现在正是收获的时候,他们在一块块食用苔田地上忙碌着,不时把一堆堆收集好的作物码放在越来越高的跺上。波浪起伏一般的褐色大地上,零零落落排布着座座苔堆,无数穴居人就像随手洒上去的红绿色点缀。遥遥可以看见盆地边缘伫立着一座火之柱,虽然不很高大,但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一弯湖水静静地躺在盆地中央,就像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红润宝石。

    穴居人发现了远道而来的客人,离的最近的穴居人发出呼喊,既是友好的欢迎也是在通知自己的族人。像一圈慢慢扩展的波纹,一个个穴居人停下手中的劳作,直起腰向客人挥舞手臂,一道道音波加入越来越大的合唱,在牛头人耳朵里,回响起一片空灵静籁的歌声,牛头人们听得神魂颠倒。

    好一会里特部族的牛头人们才缓过神,纷纷问道,“他们唱的是什么,真好听。”拉里科忍住笑,告诉大家:“我的族人只不过在放声大喊‘牛头人来啦!牛头人来啦!’”。“砰!砰砰!”身旁的牛头人摔倒了一片。

    牛头人很快发现,穴居人热情得让自己都受不了了。一群穴居人围在旁边,好像自己是很稀奇的东西,好奇的小孩子挤过来用小小的爪子摸来摸去。“我们部族生活的地方比较偏僻,大家都没见过这么多牛头人。”拉里科尴尬地用通用语解释道(经过训练的穴居人可以正确使用通用语,只是发音有点奇怪,不过想要他们听清楚就强人所难了)。

    哈瓦尼族长奥马西耳的到来解决了牛头人的麻烦,他把穴居人重新赶回去干活,小孩子也被带走,在穴居人部族里族长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欢迎你们,远方的客人。”奥马西耳先用通用语和牛头人打过招呼,又用手语对拉里科说:“尊敬的拉里科,我已经见到你提前派回来的信使,你干的非常好,我们太需要牛头人的支持了。”不直接使用穴居人的语言说这番话,是希望旁边的牛头人也能“听”懂。

    唐.奥德笑了笑,迅速地用手语比划说:“尊敬的奥马西耳族长,我们听说这里有非常适合的居住条件,还有热情好客的哈瓦尼部族,所以来到了这里,希望我们两个部族以后共同帮助。”

    “太好了!尊敬的唐,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像永不熄灭的地底火焰。请先在这里好好休息,我们已经准备好饭菜和清水欢迎里特部族的客人。”

    里特部族在漫长的旅途之后,确实也需要这样的招待,最近几天部族携带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了。在一场欢宴以后,唐.奥德和几个年长些的牛头人、哈瓦那部族的组长和长老,共同就两个部族合作的细节问题进行了会谈。

    会谈的结果大家都非常满意。哈瓦尼部族提供牛头人食物,并且帮助他们建设居所,牛头人则马上组织巡逻队,帮助防范恐狼群的袭击,现在是收获苔类的时节,散布在田地上的穴居人非常容易遭受攻击。在牛头人的居所建好,一切走上正轨以后,会建立熔炉打造武器和工具,并和穴居人交换粮食等生活物资。

    部族里三十多个成年牛头人被组织起来,分成几个小队马上投入巡逻之中,已经和他们很熟悉的拉里科长老以及他的伴从,则作为向导和翻译。哈瓦尼也派出最部族中最强壮的战士加强巡逻队的阵容。唐.奥德则带着女性和孩子,先期考察适合牛头人部族生活的洞穴。

    考察非常成功,像拉里科说的一样,这里非常适合牛头人生活。仔细考察之后,唐.奥德选定了盆地边缘的一处大洞穴。这个洞穴开口斜对着火之柱,受到火之柱光芒的照射,里面非常温暖干燥。洞穴里面有一片比较大的空间,地面也比较平坦,可以作为部族公共活动的区域。洞壁的岩石是牛头人非常喜欢的藏青石,硬度和韧性十分适合开凿和切割加工。岩洞具有足够的空间,却只有一个入口,防御起来很方便。最让部族牛头人兴奋的是:在洞穴最深的地方有一处地裂,里面喷发着永不熄灭的地火,是建立熔炉的最佳地点!在这片区域有不少铁矿矿脉,熔炉的原料是不用愁的。如果有什么缺陷的话,那就是对一个部族来说洞穴小了些,没有能够种植作物的地方,也没有水源。不过和外面的穴居人结盟以后,这两点都不成问题,粮食可以从穴居人手里交换,陪同唐.奥德的一个哈瓦尼长老许诺会修建一条水渠过来。洞穴周围还有很多小洞穴,稳定下来以后牛头人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在这里建设个人居所。毕竟拥有一处地火是非常难得的,虽然地火并不少见,但规模和地理位置适合建立熔炉的就不多了,往往一处合适的地火就有一个牛头人部族定居,没有条件的部族只能寻找煤矿代替,不但劳累和繁琐,而且煤炭一采光就不得不搬迁。

    合适的地点确定以后,辛苦的工作开始了。除了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和照顾他们的牛头人,部族里能动手全部上阵了,尽管是农忙时节,哈瓦尼还是派出一百多穴居人加入。由于牛头人参加的巡逻队非常有成效,往往恐狼一看见牛头人的身影就逃跑,所以现在每支巡逻队里只安排一两名牛头人,十几名比较擅长工程的牛头人回到了部族。

    首先是清理洞穴的地面,穴居人负责拔除杂草,牛头人铲除崎岖不平的石块,并在洞口处堆积出一道临时的屏障,以防范地底怪兽的进攻。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牛头人聚集起来,唐.奥德郑重地把一块从原来家乡带来的石头,埋入洞穴中心的地下,这块石头叫做思乡石,按照牛头人传统,代表他们经过迁移已经找到了新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