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春尾的天气,越发喜怒无常起来。

    前些日子还记得阳光明媚、万里空绿。今日的天际已显得愁云惨淡,头顶上那厚厚的积云中,隐隐能看到雷霆正在云雾中肆意穿梭。

    函谷一役后,相较于那些战死沙场的同袍们,陶安无疑是幸运的。

    老魏王的突然薨逝、王权的更替、统治阶层的变动,似乎并没有影响魏人战争得胜后的喜悦。

    作为凯旋之师一员的陶安,回到大梁后,不仅仅被赏赐了大量的田地和财帛,还累功升做了兵尉。

    第二年开春,他的妻子亦顺利地给他产下了一个儿子。

    随着秦国的退让,魏国同秦国进入了难得的蜜月期,大梁迎来了久违的平和。

    然而,还不待陶安享受妻儿环绕的生活时,战争的阴霾就再度悄然笼罩向了魏人的头顶。

    在这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和平从来都是一种求而不得的奢侈物。莫说他一个兵尉,就算是裨将、都尉恐怕都没有资格抗拒自己的命运。

    不过毕竟是统兵千余人的中层将领,战事来临前总归是有了一丝知道内情的权利。

    所以在开赴前线的时候,陶安便知道了自己这次所要面对的敌人,宋军。

    魏、宋虽然相隔咫尺的邻国,但陶安却一次都不曾去过。唯一的印象还是从商贾口中得知,听说宋国是个比魏国都要富硕的国家。

    至于宋军,陶安的认知更是有所欠缺了。因为在他十数年的从军生涯中,从未与宋军交过手。筆趣庫

    虽然前些年魏、宋两国因为襄陵之争,生过一些龌龊,但爆发的冲突规模并不大。彼时驻守于函谷一线的陶安并没有机会参加那场战争,两国的矛盾便在赵国的调和下不了了之。

    此次陶安所部的两万魏军,奉命拱守于户牖(兰考县北),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驻扎在煮枣附近的两万宋军渡过济水;其次便是策应襄丘、葭密一线的三晋联军主力。

    济水作为大梁城的天堑,只要敌军无法跨越,便始终无法对大梁形成有效的威胁。

    只是让陶安感觉奇怪的是,宋军集结兵力同魏军对峙数天时间,却一直都没有进攻的迹象。

    甚至在面对己方的挑衅时,也只是被动的防守。

    在魏军几番试探性的进攻后,陶安突然收到了军令,责其即刻朝葭密开拨。

    就在陶安满心疑惑、不知所然之际,他惊讶的发现,宋军不知何时已经撤回了宋国境内,原本的大营徒留下了满地狼藉。

    宋军是干嘛来了?

    ……

    ……

    位于葭密城外的齐军大营内。齐军援楚一战的统帅、田忌,此时正站在一方土丘之上。

    年余七旬、鬓发皆白的老将,眼神依旧犀利。他的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快速调动的军旅兵卒。